技术与产能相得益彰

山东能源“协同”下好发展一盘棋

2020-10-15 作者: 张思凯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张思凯 徐晨
   通讯员 李志勇 范兴驰 报道
  本报枣庄讯 眼下,鲁南化工高端化工园区内,4万吨聚甲醛装置正在满负荷生产,所用的原料就是原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的高硫煤。
  因为煤炭含硫高,滨湖煤矿往年一直为市场销路犯愁,现在他们的高硫煤却成为鲁南化工“营养丰富的”原料。每年20万吨的高硫煤,在鲁南化工转化为被业内称为“赛钢”的高端新材料“聚甲醛”,产品附加值从1亿余元飙升到4亿余元。这是新组建的山东能源集团发挥重组整合协同效应,实施管理、市场、资源、人员、产业、区域“六大协同”的结果。
  作为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源地,鲁南化工地位举足轻重,在煤气化及煤化工工艺、设备、系统控制技术等领域经验丰富。鲁南化工年产30万吨的己内酰胺项目是国内单套己内酰胺产能最大装置,该项目及配套工程总投资约51亿元,建成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约45.6亿元,实现利税4.6亿元。除鲁南化工268万吨总产能以及在建30万吨己内酰胺外,原兖矿集团化工产业还有国际焦化200万吨焦炭、20万吨甲醇产能,国宏公司65万吨甲醇设计产能,以及兖矿陕蒙基地3个化工企业,年产总计可达300万吨。
  原山东能源的化工产业包括盛隆化工130万吨冶金焦,内蒙古恒坤化工公司一期100万吨焦炭,配套1.2亿立方米焦炉煤气项目。新矿集团在新疆伊犁投资的世界最大单体煤制天然气工程,年产天然气20亿立方米,被列入国家《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的重点示范项目。另外,位于泰安的新矿集团泰山盐化公司2007年建成投产,年产烧碱1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
  从石油化工到煤化工,再到盐化工,从乙烯、丙烯,到甲醇、醋酸,再到聚氯乙烯,现代高端化工的基本产业链在新山能的化工产业中都已布局。随着三个化工产业的融合发展,一个高端的新山能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据悉,重组整合后山东能源集团化工产品年产能将达到1600多万吨。
  兖矿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实现技术与产能的强强联合,形成了生产流程中的协同效应,滨湖煤矿高硫煤从销路难寻到怀才得遇就是其中缩影之一。
  兖矿化工公司副总经理,鲁南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强介绍,用高硫煤作为化工原料时,通过煤气化清洁技术,可以把里面的硫分离出来,生产成硫黄,作为硫酸的原料使用,不仅环保,也满足了化工企业的合成气原料需求,还把硫回收之后做成了另一产品。
  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相得益彰的协同效应也逐渐显现。对鲁南化工来说,相比来自陕蒙等西部的原料煤炭,使用原枣矿集团滨湖煤矿的高硫煤,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化工产品的成本优势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目前,鲁南化工正在与枣矿集团新安煤矿洽谈。新安煤矿煤炭开采出来后,可以直接利用铁路运输到鲁南化工,实现‘大矿、长协、铁运、直供’,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保证煤炭质量。”刘强说。
  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是形成合力。位于滕州市的枣矿集团盛隆化工,由枣矿集团、马鞍山钢铁两家国企与民企巨头江苏沙钢集团合资兴建成立。自2004年8月投产以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近616亿元,连续15年保持赢利。其中,2018年人均创造利润达90万元,位居全国独立焦化厂前列。依靠三大股东,盛隆化工在资源、技术、市场、管理上如虎添翼,协同发展带来的竞争优势不言而喻。
  在协同发展助推下,山东能源集团决心布局高端。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不断研发新技术,做好技术储备,前瞻性领跑化工产业。“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向下延伸产业链,研发生产尼龙66,这是一种更为高端的化工新材料。”在鲁南化工己内酰胺项目建设工地上,鲁南化工副总经理李志远自豪地向记者描述鲁南化工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山东能源集团板块协同的空间越来越大,优势互补空间越来越大,要做到1+1>2的倍数效应、乘数效应、几何效应。”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