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

积极转型,打造优质资源平台

2020-09-10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姚昌 崔勇
    本 报 记 者 王原

  在成立短短5年时间里,作为山东省内高校首个基础教育集团,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签约合作了47所涵盖学前到高中不同学段、不同办学体制、不同合作模式的品牌学校,覆盖省内外10个地级市,并适度向省外拓展延伸。恪守“专业、尊重、协作、卓越”的集团核心价值理念,打造具有山师特质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学是核心:
信息化让教与学更精准

  作为济南市最早的一所民办学校,齐鲁实验学校在二十一世纪初出现了发展瓶颈,甚至陷入了困境。2014年与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牵手”后,几年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一所备受社会和家长认可的名校。
  在学校初中部学生手中,都有一台平板电脑,学生借助平板上的资源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达标检测,系统会给学生推送不同的习题。齐鲁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孙艳梅介绍,基于集团国际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和优势,初中部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和探索,打造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分类和个性化使用。信息化教学也为老师备课和资源建设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精准化的“教”和个性化的“学”让教与学效率大大提高。
  自集团成立以来,凭着自身的教学品牌,吸引了许多学校主动前来“牵手”,更多的学校愿意选择集团,主要得益于集团始终坚持教学质量第一的理念。在集团成员学校淄博高青实验学校,校长李新征也感受到了精准教学的优势。他说:“不仅反馈快、有针对性,建立起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源库之后,可以为更多学校提供借鉴。”
文化是根脉:
创新管理为发展插上翅膀

  “教育是眼中有人的,是有温度的,是辛苦但不痛苦的。”这是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总经理苗禾鸣常说的一句话。在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眼中有人”的教育理念也体现在培养名师和优质的师资队伍。
  随着集团不断发展和越来越多成员校的加入,人才培养周期与社会广泛需求之间的现实矛盾摆在了面前。不过,即使教师资源紧缺,集团也不主张从外“挖”名师,反而更青睐于培养有着“山师基因”的优秀教师队伍,希望大学生从踏入山师的校门起,就从内心根植山师的教育理念,接受山师的教学风格,最终成为与集团思路相合的人才。
  集团能在短短五年内,在省内外打造具有集团特质的近五十所学校,靠的不是经验管理,也不是制度管理,而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下的文化管理。集团有着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培养模式,如:“专业、尊重、协作、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山东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家庭”的办学宗旨。
  目前,集团在管理上创新采用了矩阵式管理:校部联动,融合发展;纵横交错,职责对接。实践证明,矩阵式管理模式较科层制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管理效能,更好发挥部门专业引领和服务学校的作用。
  集团在合作协议中,约定了集团各单位校长享有人事分流权、干部选聘权、财务管理权。在学校内部管理、课程架构等方面,在政策指导下享有办学自主权。以上简政放权、赋权,减轻了学校接受双重或多重管理的负担,激发了发展的动力、活力。
发展是要义:
“六字箴言”促集团转型

  作为民办非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集团在全国中也属于创新之举,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很多时候都是在探索中前行。
  对于发展中的困难,集团人提炼出转型中的“六字箴言”:瘦身、强体、迭代。它们描绘了集团的转型思路,“瘦身”就是由科层制结构向扁平化结构型转变;“强体”就是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迭代”就是由管理组织型向资源平台型转变。
  目前,集团成员校多是城郊接合学校或者农村薄弱学校,更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注入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多年在外地成员校担任校长的李新征说,所谓输出管理,重要的是输出理念。为促进教育均衡,对合同到期的成员校,原则上不再续约,集团会将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课程体系、成熟的管理队伍等移交给当地。“这样做不是撤离,而是把资源转移到更需要的新学校,让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家庭。”苗禾鸣说。
  成立之初,集团目标就是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品牌。目前,集团按照既定方向,以教育国际化为突破口,以海外教育中心为阵地,以跨文化教育研究与整合为手段,以国际化教师培养为重点,以人的教育国际化为核心,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