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依靠人民、创城为了人民、创城惠及人民——

700多万烟台人共写“文明答卷”

2020-09-10 作者: 董卿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董卿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曹磊 姜建彬 潘丹丹

  9月8日清晨7点多,张学芹和王翠芝就带着小铲子、扫把等工具走出了家门。看到小区里有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停乱画等动态问题,她们就第一时间劝导、清理。
  她们都是烟台福山区清洋街道的居民,胳膊上“文明劝导员”的红袖章表明了她们另一种倍感自豪的“职务”。在福山文明城市创建一线,活跃着一群“50岁+”的大姨,都是各个小区的居民代表、志愿者和网格员。
  “创城,往大了说是烟台的荣誉,往小了说事关咱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咱自己家的事,我不干谁来干。”张学芹说。
  作为首批9个全国文明城市之一的“老典型”烟台,文明传递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融入了市民的一言一行,已然成为这座城市固守的一份精神力量。
  文明城市依靠谁?为了谁?要创多久?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在今年以来的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坚持‘创城依靠人民、创城为了人民、创城惠及人民’的理念,要让老百姓从文明城市的创建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创城为总抓手,统筹兼顾,将城市基础建设、重点工程和民生服务纳入其中,确保创城成果持续惠民。”
  秋日的烟台天蓝海碧,海浪拍打着礁石,游人漫行沙滩之上。东起牟平养马岛,西到莱州三山岛,时常可见志愿者们参与到“守护海岸线·清洁沙滩”的全城行动中来,他们徒手捡拾起海边漂浮而来的垃圾、对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这是由烟台市文明办、烟台市机关工委、共青团烟台市委以及烟台各县市区联合发起的行动,也是烟台人对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这块“金字招牌”的常态化呵护。
  “每个志愿者每天能坚持做一件好事,就会影响身边的一群人,这就相当于每天有上万件好事。”这是烟台市民安立盛经常说的一句话。今年已经78岁的安立盛从2015年就开始组建志愿服务队,目前已经发展到一万多人,156个分队的志愿者身影每天活跃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守护海岸线·清洁沙滩”行动,他们几乎悉数出动。
  家住芝罘区翡翠社区的贺业丰老人如今和老伴儿已经习惯了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就餐。这里菜品每天都很丰富,荤素搭配,面食多样。这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又一项惠民工程,以服务老年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孤寡、独居、空巢等老年人为重点,同时,将社区食堂优惠服务范围由服务老人向服务儿童延伸,在推出老年人优惠营养套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儿童优惠营养套餐,发挥“小饭桌”功能,解决学生用餐问题。
  除此以外,“一元公交”“山体公园”“老旧小区改造”等今年持续打造的民生项目,无一不是为民所想。面对城市管理和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烟台市委、市政府不回避,不掩盖,主动“揭短”。在体制机制、责任落实上打牢基础,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特别是基层小区管理、物业管理长效化,而不是一阵风。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在长效机制、常态化上下功夫。
  健全问题发现处置的长效机制,统筹建立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强化问责激励的长效机制,完善宣传发动和舆论监督反馈的长效机制,烟台的文明城市创建坚持树立“一盘棋”思想,打好总体战,规划“一张蓝图”、建设“一个盘子”、管理“一支队伍”,实现创城工作的常态化、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确保创城成果持续惠民。
  这个城市的700多万群众是文明城市的主角,也是最大受益者。他们和烟台美丽的海岸线一样,用文明描摹出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