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凡林科研成果为大陆架划分提供更精准地形数据

山东科大有位海洋测绘的筑梦人

2020-09-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信永华 秦昌盛
    本 报 记 者 王桂利

  山东科技大学阳凡林,一个农家子弟出身的高材生,在经过名校、名师和长达20多年的实践磨练后,成长为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学科带头人,成为海洋测绘的筑梦人、圆梦人。
  他参与完成的成果,应用于尼日利亚等国大陆架划界中,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发明了多波束假地形处理方法,开发了假地形处理软件模块,解决了假地形改正关键技术问题;
  他研发的软件,为大陆架界限点的确定提供高精度地形数据,成功应用于国家海洋专项;
  他主持完成的成果,能对复杂海域进行高精度、全覆盖地形测量,对于“认识海洋”,摸清海洋的每个细节提供技术支持……
筹建国内首批海洋测绘专业
  阳凡林,1974年7月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自幼学习成绩十分优秀。1993年考入长春工程学院建工系,主修工程测量专业。1998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博士。
  为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2005年至2007年期间,阳凡林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金翔龙院士、李家彪院士和初凤友研究员。
  求学期间,阳凡林逐步认识到,海洋科研是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作为海洋开发基础和先导的海洋测绘尤其重要。
  国内海洋测绘体系建设起步晚、底子薄,要“经略海洋”,首先要进行海洋测绘,才能“认识海洋”。随着对测绘领域研究的深入,阳凡林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海洋测绘。
  2009年,阳凡林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同事一起筹建了国内首批海洋测绘专业,第一批学生一毕业就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目前,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专业已发展成山东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方向,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所属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官方最新评估中属于B级,居全国同类学科前7-10位区间。
  阳凡林与他的团队潜心于海洋测绘、GNSS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研究成果投入了实际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完成的“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发明了适用不同水深环境下的多波束假地形处理方法,开发了假地形处理软件模块,解决了假地形改正关键技术问题;他负责研发的“多波束测深精细处理软件”为大陆架界限点的确定提供高精度地形数据,已成功应用于国家海洋专项,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向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提交的划界文件中。
  阳凡林做事喜欢“钻”,求“精”求“深”。他常说:“一旦决定要做的事,就要精益求精,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阳凡林认为,投身海洋测绘,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贡献,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是阳凡林坚持并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
攻关路上“工作狂”
  “工作狂”“拼命三郎”,是同事和学生对阳凡林的一致评价,是阳凡林的工作状态留给大家的共同印象。
  在“复杂海域高精度全覆盖地形测量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攻坚阶段,阳凡林身先士卒,带领团队昼夜不停,攻克了无数个技术难关,在船载一体化测量、多源数据融合成图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研发了一套效率高、风险低、精度高的海洋测量技术与方法,为海底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科学研究“护航”,显著提高了我国海底地形测量技术水平。该项目获2018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在外交、海军等部门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阳凡林常常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一次出海,碰上狂风巨浪,阳凡林没有选择速去避风港,而是坚持采集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测线数据。铜钱大的雨点砸在甲板上,工作船在海里上下颠簸,异常凶险。阳凡林抓栏杆的手都麻木了,下船后海浪颠簸的感觉久久未消。“虽然历经艰险,但当拿到完整数据时,一切都是值得的。”阳凡林后来说。
儒雅学者,薪火传承育新人
  阳凡林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和蔼的老师。
  二十多年来,阳凡林始终未离三尺讲台,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创建了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学科,建立了该学科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和高层次科研平台,组织撰写了我国首套《海洋测绘丛书》,该丛书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解决了海洋测绘教育20多年以来教材缺乏的问题。担任院长后,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开设《海洋测量技术》等9门课程,同时承担本科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
  课堂上,阳凡林用渊博的知识教授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课下,他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利用自己的丰富阅历,引领和鼓励学生坚定报国信念,树立远大目标。近年来,他培养的学生30多人参加大洋科考、极地科考等任务,为国家经略海洋作出了贡献。
  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科研作风、忘我的工作精神,使青年学者和学生备受鼓舞。“相比称呼他阳院长,我们更喜欢叫他阳老师,因为他总是能在我们迷茫时指明方向、提供帮助。”学生这样评价他。他多次被学生评选为“最难忘的恩师”,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