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2020-08-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聊城盐业公司——
“不找市长找市场” 通过“盐改”打破亏损僵局
  □马思凯
  
  “小石,歇会儿,喝口水。”近日,在聊城市嵩山路的蜗牛连锁便利店(五环店),店长热情招呼着忙得满头大汗的聊城盐业公司销售员石云兰。此时,石云兰已经整理完专柜上的盐品,正在帮着打扫店内走廊的卫生。在她身旁,则是已经归置好的盐品包装箱等杂物。
  店长对石云兰热情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石云兰却觉得,自己服务客户的水平还远远不够。
  清理完便利店内的杂物,稍作休息的石云兰介绍,自己曾是某品牌啤酒销售员。当初之所以选择加入聊城盐业公司,是认为进入“盐衙门”后,自己的销售工作会变得轻松。
  盐业体制改革,给予了石云兰进入聊城盐业公司的机会。可初来乍到的她却被当地混乱的市场环境给了“当头一棒”——批发商贩低价倾销,食用盐的价格优势无从谈起,特别是一些客户对原市盐业公司销售方式存有成见,导致自己在市场拓展中处处碰壁。
  聊城盐业公司的职工早已不是石云兰印象中的“盐老爷”。认清这一点的石云兰紧跟公司制定的“用基础盐进店,以差异化产品上货,深挖终端门店,重塑聊盐形象”经营策略,决心从“盐小二”扎实做起。在自己的责任片区,她挨家挨户上门拜访,耐心讲解盐业专营政策,用心记录客户实际需求。最终,她片区内的400多家销售终端、36家盐业公司放心盐专柜、4个连锁超市成为了她长期的合作伙伴。
  “盐品进一步市场化开放是盐业体制改革的大趋势。聊城盐业公司想要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破局突围,就必须放弃老食盐专营时代的老派思想,引入市场公平竞争思维。”聊城盐业公司负责人王文生介绍,该公司在转型升级中,稳妥处理稳岗兴企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通过招引高素质销售人才、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区域性责任制划分等手段,使公司经营状态、现场管理、作风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公司内像石云兰一样赢得客户认可的销售员还有很多。他们主动放弃休班和假期,密切观察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反复论证每个客户的最佳产品配置,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2019年底,聊城市国资委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原市盐业公司历史遗留问题,一方面在全市国有企业遴选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企业管理人才充实到盐业公司,使崭新的聊城盐业公司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年初,我们接手时发现,公司上年度亏损近700万元,终端网点更是一处没有。即使开局不利,我们依旧按照‘盐改’新要求,坚持‘不找市长找市场’,以公平竞争的姿态建渠道、强市场,扩大盐产品产业链。”王文生说,公司主动与鲁盐集团建立了产销一体化战略合作模式,积极开拓周边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区位优势,快速启动“市场网络终端年”项目,以建立终端放心盐专柜为手段,搭建可持续销售渠道,牢牢控制市场终端。“我们还扎实开展‘放心盐进学校’‘放心盐进医院’‘放心盐进社区’等活动,坚持科学分类、精心甄选,实现特定盐品特供直销。此外,我们还超前谋划布局保健用盐、特殊人群适用盐、特殊功能用盐,持续打造放心盐、健康盐、文化盐品牌,引导盐产品消费升级。”
  改革发展不动摇,经营创新不松劲。聊城盐业公司坚持以盐为主业,实现多元化聚力发展。7月份,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组成的盐业改革工作调研组,到聊城盐业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调研。当得知聊城盐业公司已完成市级食盐储备1320吨,建设终端网点2634家,累计销售食盐2200余吨,一举扭转“盐改”以来公司长期亏损局面后,调研组对聊城盐业公司改革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聊城盐业的改革经验做法值得在全省盐业系统推广。
创新全链条监管方式 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设立农业首席质量官 ◆创新实施农药处方制
  7月以来,位于鄄城县彭楼镇的大舜果园里种植的苹果陆续成熟上市。特别的是,在这些苹果的生长过程中,杜绝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由地下的蚯蚓提供养料。
  “我们园区实行高标准立体经济林有机种植,以苹果种植为主,间作小麦、红薯、大豆等作物。管理过程中,使用足量内蒙古优质羊粪有机肥,自制苹果、大蒜酵素,利用庞大的蚯蚓群体和益生菌群高效净化、活化土壤,改良结构,增加有机质,培肥地力。”山东大舜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安生说。
  作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鄄城县全面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品牌、标准化基地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建成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机制。“我县的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鄄城县副县长李沉静说。
  不仅是鄄城,聚焦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这一目标,山东各地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推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一方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推动节本增效、生态循环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与生产标准的融合;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协调发展。
  安全、优质、放心的农产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自去年4月开始,聊城市分期分批在全市“聊·胜一筹!”品牌授权企业,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企业中创新开展农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设立农业首席质量官。
  7月8日一大早,农业首席质量官王晶晶来到阳谷苹安耶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对即将成熟的苹果进行采样。“这些采样回去的苹果除了要进行硬度、糖度、淀粉指数等检测,最重要的是进行农残检测,所有数据全部达标以后,园区的苹果才准许采摘上市。”王晶晶说。
  目前,像王晶晶这样的农业首席质量官,在聊城市共有213名,分别在各个农业企业的生产、加工一线为农产品质量保驾护航。“从生产方案的制订,到投入品的购入,到中间各项流程,再到出厂的检测,都由首席质量官全程把关。”聊城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王江川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争取所有规模以上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都设立农业首席质量官,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加强源头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力强化监管,郓城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完善县、乡、基地、市场四级检测体系,形成县有检测中心,乡有检测室,基地、市场有速测室的检测机制。全县23个乡镇(街区)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各行政村均配备1名农安监管员,打造了一支931人的监管队伍。
  “我们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批批有检测、次次有记录的农产品检测网络,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直通到户、到田间地头,实现检测监管全覆盖,打造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链条,确保监管农产品的绿色、安全、放心。”郓城县政府党组成员孙兆同介绍,今年以来,全县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11032个,其中定量检测108个,定性检测10924个,合格11020个,合格率达99.9%。
  为解决农药流通到农产品生产的监管断层问题,莘县明确,所有开展农药销售的单位必须按要求达到标准后才能申请农药经营许可,经县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颁发农药经营许可证,方能从事农药经销活动。2018年3月21日新《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后第一张农药经营许可证在莘县颁发,这也是山东省率先颁发的第一张农药经营许可证。截至目前,累计颁发农药经营许可证850家。
  同时,创新性地实施农药处方制。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东存介绍,处方主要由农药经销店的技术人员开具。开具时需填写购买人姓名、身份证号、作物病名称、使用剂量和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通过实名处方制,既能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又能真实掌握和追溯“谁在买药,在哪买,干什么用”等关键信息。处方还可作为司法维权、执法鉴定的依据。该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总结推广。
  聚焦投入品治理,山东各地正积极建立健全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严格落实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和购销台账制度,以及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

  ▲聊城市农业首席质量官王晶晶正在采摘苹果送检
  □摄影:王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