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以思路更新推动治理创新

一网全兜底,城市“爱满格”

2020-07-09 作者: 田可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本报通讯员 王东伟

  日前,围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历下区以思路更新推动治理创新,出台相关实施意见,从5大方面明确了24项工作任务,细化85条具体措施,不断完善机制、统筹资源、创新服务,努力以“首善”之治打造“温度”城市。
  “原来接到居民的‘12345’投诉建议,只能我们自己想办法去做工作,磨破嘴皮子也不一定办成事儿。”文化东路街道和平路社区党委书记刘永海带着执法中队的同志边清理羊头峪东沟2号院楼道杂物边说,“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我们一个电话,城管‘专委’就立即到现场,当时就能办结。”
  原来,去年底,历下区在全市率先完成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了街道经济发展职能,厘清了区直部门与街道事权边界,并在13个街道建立了“工委+专委”工作体系,以街道“大工委”统领基层党建、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5个专业委员会,将街道工作重心转到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上来。
  让街道党工委集中精力“谋主业”的同时,社区作为治理的主体,更要“唱主角”。历下区88个社区全部成立社区“大党委”,吸纳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入党委班子,形成治理合力。同时,全面推开“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建立“三委三会”民主议事制度,今年已为46个开放式小区引入物业管理,议定社区民生实事970余项。
  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根本在支部、在党员。历下区出台机关、社区、农村、“两新”等四大领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引领全区3.5万余名党员在“五个历下”建设、文明城市复审等重点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疫情防控中,党员承担了90%的卡口管控、信息摸排、疫点服务等急难险重任务,1586个支部成为1586个战斗堡垒,筑起了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党组织的大事。为了细化治理单元,把“小事”办好,历下区大力推行“结网工程”,打造“爱满格”网格治理品牌,通过网格区域重置和党组织体系对应重构,划设网格党支部1000余个,公开选聘近千名专职网格员,并吸纳环保、城管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网格支部书记牵头的“1+6”网格员队伍,明确党群建设、市容环境等6大类74项网格管理事项,实现基层治理“一网全兜底”。
  网格内,还搭建了“泉心愿”平台。该平台是历下区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的群众服务线上载体,内设“微心愿”“微志愿”“微治理”3大模块,用于起底网格内扶危济困、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的小微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截至目前,平台已落实“微心愿”6000余个,形成志愿队伍300余支,解决基层治理“小微”难题1600余件。
  为了让各方资源统筹整合、沉到一线,历下区创新基层治理“一领四治”工程,以党建为主线,围绕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等4大领域,将46个区直部门政策、项目、资金等行政资源“打包”下沉,并引导1200余家“双报到”单位、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分别列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实现精准对接、高效使用。同时,历下区根据群众需求为服务载体“赋能加码”,2016年以来投入近3亿元建设了114个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拨付党组织群众工作专项经费2亿余元,把各级政策资源、服务资源、公共资源、信息资源以执行清单方式,集中落到党群服务中心(站)。
  资源有了,提升运行效能就成了重点。历下区建设打造的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打破了部门单位信息壁垒,整合党建、政务、城管、环保、交管等信息平台,构建集中研判、分流落实的“中枢大脑”,极大地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难题,事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平台运行以来,已征集各类问题14000余条,三天内办结率达95%,一周内办结率达99%,群众满意率达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