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运集团(青岛)“返岗直通车”运送务工人员超两万人

复工路上,日夜兼程

2020-03-25 作者: 白晓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白晓
  本报通讯员 徐琨
  
  自2月9日在国内第一时间开通“返岗直通车”以来,截至3月18日,交运集团(青岛)已累计为130余家企事业单位发送近1000车次,行驶总里程居全国之首,达150万公里,运送务工人员超两万人。直通车足迹遍及全国20个省市、90多个地级市、220多个县级市,最远到达云南省保山市。
  复工路上的故事,数不胜数。交运人彼此间的精诚合作,日夜兼程,换来两万名务工人员的平安返岗和企业的顺利复工。
再苦再累也值得
  王其山是交运集团(青岛)黄岛发展事业部旅游客运处驾驶班班长,从2月9日开始,王其山就一直执行返岗接驳任务,前后去往云南、贵州、黑龙江、河南等地,从南到北,从东至西,行车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
  “再努力努力就可以绕地球一周了。”王其山打趣说,最难的是去黑龙江富锦的路上,由于途中下起了大雪,天寒地冻,路滑难走,加上高速服务区全部关闭,车上连热水都没有。
  当时,王其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为车上的返岗职工找热水。“我常年在外奔波,饼干矿泉水都能对付,但车上的返岗职工可不行啊,没热水,连泡面都吃不上。”王其山说,在连续走了好几个服务区都没有开放的情况下,他果断就近下高速找了一个加油站,在加油站内接了热水,给车上的饮水机加满了水,车上的返岗职工才有了热水喝,也吃上了热乎的泡面。
  驾驶员单伟是黄岛发展事业部一名有着25年驾龄的老驾驶员。疫情期间,他4次前往四川接驳返岗职工,往返里程达1.7万公里。他说,自己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一直奔波在企业返岗复工的接驳路上。虽然路途艰辛,但是为了让企业员工能够安全返岗,再苦再累也值得。
运筹帷幄开启“最强大脑”
  自复工复产以来,交运集团(青岛)胶州发展事业部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企业“返岗直通车”的需求。
  徐超是胶州发展事业部的一名“90后”调度员,他的任务是第一时间与企业对接,在确定返岗职工名单和健康通行卡信息无误后,迅速展开合同签订、车辆调度、驾驶员选派、手续办理、包车牌打印等一系列工作。
  自2月13日接到海尔集团“返岗直通车”的任务以来,徐超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为了让企业少跑冤枉路,他还要帮企业去所在街道办事处进行备案、开具运输证明,然后带着材料去交通运输部门审批并打印包车客运标志牌。由于每次派车都是急活,徐超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好几次忙完了已是深夜。
  徐超说,除了安排计划、调度车辆、办理手续之外,调度员还需要规划线路。由于“返岗直通车”接驳站点分布零散,乘车人员稍有变动,整个运行线路就都要进行调整。为了避免车辆绕远、减少乘客换乘,同事孙少琪可谓调度中的“最强大脑”。每次发车前,徐超都要配合孙少琪筛选乘车人员名单,对照地图设计运行线路,在发车途中“遥控”指挥,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在徐超的调度日志上,写满了疫情期间的每一次派车任务,包括发车时间、车辆及驾驶员信息、接送地点及人数、对方联系方式等。正是这一笔一划,换来了无数员工的安全返岗。
“拧紧”每道任务的“安全阀”
  张建强是交运集团(青岛)温馨旅游公司机务管理处副处长,平日性格幽默风趣,拿起扳手却“铁面无私”,是大家心中的“检修大拿”。
  自复工以来,为了保障每部运行车辆安全无隐患,张建强没有休过一天假,尤其公司启动“返岗直通车”业务以来,他经常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为的是对凌晨发车或夜间返回的直通车进行再检查、再确认,“拧紧”每道任务的“安全阀”。
  张建强曾经也是一位长途车驾驶员,他深知车辆安全对于驾驶员的意义。他常对同事说:“车辆就像战士手中的枪,而我们是驾驶员的‘战友’,我们要对每位‘战友’负责,就要对每部车用心。”
  疫情期间,不论是凌晨还是夜间,张建强带领部门同事每天爬车顶、进车厢、钻车底,为的是让车辆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无故障。对于车辆检查维修他从不少拧一圈螺丝,用认真、执着与坚守保障着每次任务的安全开展。同时还对执行任务的车辆进行24小时GPS实时监控,强化应急值守与天气状况关注,通过远程协作保障任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