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态改革创新全领域流程革命

全面深化改革 以高质量发展追梦“富强滨州”

2020-01-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2019年,是滨州发展深具历史意义的一年,是重整行装“再出发”的一年,是面向未来打下深厚发展基础的一年。
  这一年,滨州人民重拾梦想,树立建设“富强滨州”宏伟目标,各项工作以全新模式打开;
  这一年,滨州以改革统揽全局,强化制度供给,破除了一系列阻碍发展的痼疾;
  这一年,滨州强力扭住经济下滑态势,经济社会呈现趋稳向好、全面起势的良好态势;
  ……
  “在滨州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梦幻之旅’成功实践。在苦海沿边的烂泥滩上建设滨州港曾是一个梦,几十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把一个个大土坑、一片片低洼地变成‘四环五海’,十几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曾经是光秃秃、白花花的盐碱地,十几年的‘林水会战’干下来,变成了林河湖草生态系统完善的园林城市,梦想变成了现实……”在2019年2月市“两会”上,市委书记佘春明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回忆滨州曾经的峥嵘岁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委八大发展战略部署,引发“六问”深思,明晰“八策”路径,开启了“富强滨州”建设逐梦征程。
  富强滨州,就是“民富市强”!“富”就是人民群众富,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平均劳动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强”就是综合实力强,综合经济实力冲刺全省第二方阵,人均经济指标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就是一面旗帜。宏伟目标的提出,提振了士气,将全市人民凝聚在一起。
  为进一步打破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桎梏、思维定式,滨州市委深入开展“富强滨州”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思想大洗礼、作风大转变、素质大提升、活力大迸发。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考察,解放思想、对标学习,将审批效能、产融赋能、标准地、标准厂房等他山之石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面对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市委深刻认识到,其根源在于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不够,要害在于改革不够深入,关键在于制度供给严重不足。滨州市委坚持系统性和战略性思维,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明确了“五个一”的改革工作要求,即组建一个智库,建立一个数据平台,推进一批体制机制创新举措,争取一批省级国家级试点,创建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滨州模式”;确立了757总体工作方案,也就是审批效能、金融服务、“标准地”改革、标准厂房、城市品质、营商环境、能力作风“七大提升工程”,双招双引、提高产业效益、增信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责任担当“五个发力”,最专业的载体支撑、最有力的科技保障、最有效的制度供给、最完备的要素资源、最优质的政务服务、最肥沃的创业土壤、最开放的发展空间“七个承诺”。一系列“顶层设计”,推动全市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市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改革创新,必须勇于担当。滨州按照省委“七赛七比”和“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要求,全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从用人导向、考核奖惩、保护关爱、基层减负等方面制定多项改革措施。坚持以结果论英雄,制定《滨州市市管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考核办法》,强化“三专”干部建设,提升能力保障,优化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思维、提高专业能力。按照“事业工程化、工程责任化、责任数字化”的原则,开展年初亮目标、年中亮进度、年终亮结果“三亮活动”,营造起了崇尚实干、心无旁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稳步推进“一季度止滑、二季度趋稳、三季度起势、四季度冲刺”,长期积累的一些历史性矛盾呈消化态势,新动能正加速汇聚成长,发展态势蓬勃有力、步伐稳健。
  2019年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滨州人能,滨州人行,滨州的发展大有希望!
  “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刚刚结束的滨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按照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的要求,统筹谋划“十四五”,全力实施重大专项规划、重大战略对接、重大设施建设、重大发展项目、重大创新工程、重大事项改革、重大民生实事“七大攻坚战”。
  伟大事业需要在实干中接续推进,富强梦想需要在实干中成为现实。新的一年,滨州将按照既定目标,继续深化改革,强力推动“富强滨州”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向往、新期待,让民富市强的梦想之光照进现实!
  撰文:李志武 张 丽
摄影:李 默 张 丹 赵利军
  ①滨州优秀企业旗帜广场
②滨州黄河风情带
③世界高端铝业峰会·2019签约仪式
④长深高速高青至广饶段通车,滨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⑤全省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现场 会议在滨州召开
⑥2019年12月26日“复兴号”列车首次停靠邹平站
⑦山东铝谷公共服务平台展示的高端铝产品
⑧众志成城抗击“利奇马”台风
⑨流程再造,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系统。图为市民在扫 码办理业务
⑩2019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2支洲际 车队骑手激烈比拼
11滨州市政府工作部门、单位年终“亮结果”政务公开活动
  在重塑产业链中
实现铝业蝶变

  滨州铝产业规模世界第一,但产业大部分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针对铝业结构性问题,滨州从机制创新、平台创新、要素创新三方面入手,推动产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全力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机制创新方面,鼓励铝产业“飞地”模式,对铝增值率、品牌创建给予财政奖励,确保三年内原铝当地转化为中高端铝制品的比例达到80%。平台创新方面,按照“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的原则,在多个县市区规划建设铝精深加工产业区,支持魏桥集团等龙头企业领办园区,打造“一基地多园区”产业生态圈。要素创新方面,举办世界高端铝业峰会,设立100亿元高端铝产业及园区发展母基金、5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为铝产业发展提供增信、土地、资金等全方位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入选“2019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
在全省率先启动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开发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针对体制机制不活、主责主业不清、要素保障滞后等问题,滨州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一区多园”模式进行整合,强化开发区主责主业,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整合管理机构,培育专业化园区公司、城建公司、投融资公司、科创公司等运营市场主体,推动开发区回归本位、聚焦主业、重塑优势。截至2019年12月20日,各开发区已全部完成规定动作。通过改革,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全员聘任制、聘期制,建立KPI关键业绩指标+重点工作+廉政+招商+科学评价+奖惩“六位一体”考核体系,内设机构由29个精简为6个,设立了6个平台公司和园区公司,进一步激发了开发区深层动力和创新活力。
在营造尊商重商氛围中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营造尊商重商的氛围,滨州制定出台《弘扬企业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意见》,为企业家营造优越社会环境、良好法治环境、一流市场环境、宽松创业环境等“十大环境”。畅通企业家参政议政渠道,搭建“e盏茶事”交流平台,建立“千名干部联千企”一企一策落实清单,细化政商交往“负面清单”,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合法权益。召开全市企业家大会,向79位企业家分别颁发金狮奖、银狮奖、铜狮奖,设立旗帜广场,为优秀企业树旗立帜,定期举行“滨州企业日”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浓厚氛围。市场开始迸发出充盈活力,全市市场主体达到34万户,比2018年年底增加了近4万户。
掀起
“全领域流程革命”

  出台《深化“放管服评”改革推进流程再造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按照“‘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是标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是底线”的标准,设立帮办代办中心,全面推行“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图审数字化”“一网通办”“拿地即开工”“标准地”“标准厂房”等模式,梳理优化83个与投资项目审批相关事项,累积减少办理环节94个,全力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
规划建设
渤海科创城

  规划37平方公里的渤海科创城,围绕产城融合、智慧低碳、宜居宜业的功能定位,打造集研发、孵化、办公、生活、休闲、教育、医疗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强化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双核”驱动,建设科创中心、产业基地、生活配套、南海湿地和黄河生态保护区五大功能片区,打造黄河流域科创高地、生态智城。按照“一头连企业、一头连研发”的原则,建设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视技术为商品、研发为产业,搭建推广交易、检验检测、创意设计、数据咨询、设备共享、学术交流、人力资源、商务服务等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共建应用型
科技大学

  按照国家产教融合改革方向,由魏桥集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集团合作,聚合国内外科研、产业、金融力量,共建渤海科技大学,贯通融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打造“产学研金服用”型创新融合示范平台。渤海科技大学围绕滨州主导产业,设置智能制造、新能源、金属材料、纺织材料、环境、化学、设计营销、企业管理八大学院,建设至少10个教授工作室、10个院士工作站,容纳6000名全日制在校生、120个研发项目办公和中试、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将有力推动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协同促进,全面打造集“科技研发、创新孵化、产业育成、服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出席项目签约仪式并指出:“该项目实现了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意义。”
实施“双进”
引才工程

  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面对滨州人才需求,创新开展万名大学生、千名硕博士进滨州“双进”工程,对来滨硕博士、本科生发放租房、生活补助,首次购房博士、硕士分别给予20万元、5万元补助。在山东大学、江南大学等11所高校设立“引才工作站”,成立“校地战略合作联盟”,举办了多场“万名大学生进滨州”高校行活动。启动“渤海学子·青鸟计划”,成立“青鸟计划”基金,建立海内外滨州籍青年人才数据库,在129所重点高校建设“青鸟驿站”,宣传滨州人才政策,组织“家乡行”和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引进硕博士人才数量是上年的2.8倍。
“全科大网格”
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滨州方案”

  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任务重、难度大等问题,支持滨城区彭李街道先行先试,建设社会治理“智慧彭李联社联亲网格化大数据平台”,把党建、城管、综治维稳、卫生、计生等所有网格合并为一张“全科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现了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彭李经验成功后,在全市复制推广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整合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统筹建立乡镇(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社区(村)综合服务站点,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化支撑、机制性保障”体制,实现了“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为民服务全方位、矛盾纠纷全调处”,为全省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滨州方案。省委主要领导对《探索有本地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作出了推广滨州经验的批示。
实施“3511”工程
推进“企业增信行动”

  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体系损伤,不仅破坏金融生态环境,更影响城市形象。滨州把金融诚信作为重塑城市信用品质的重中之重,实施“3511”工程,帮助50家“白名单”企业全额快速融资,分类处置50家“黑名单”企业,帮扶50家企业推进无还本续贷业务,公布打击1批逃废债典型案件,建设1个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让全社会知信、用信、守信,相信相信的力量。为促进各级金融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滨州出台《关于实施“企业增信行动”的工作方案》,提出了11项具体措施,并绘制了推进施工图。
推进黄河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在滨州穿境而过,具有“地上悬河、穿城而过”视觉效应,以及独特的沿黄沿海特点。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机遇,滨州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突出特色性、唯一性、系统性,全面打造集生产生活、乡村振兴等为一体的黄河风情带。加快黄河文体旅融合发展,以“走近黄河”为主题,举办了千人黄河大合唱、环滨州黄河风情带万人骑行、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活动,全力打造富有现代气息、凸现黄河元素、独具滨州特色的黄河风情文化旅游产业带。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改革率先全覆盖

  针对推进分级诊疗中缺乏利益导向机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动力不足、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滨州在无棣县先试先行的基础上,率先全市推开县域医共体改革,由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牵头,与乡镇卫生院按“1+X”模式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在保持单位性质、功能定位、财政投入、人员身份“四个不变”基础上,推行人事、财务、业务、绩效一体化管理,统筹医疗资源、技术人员、医疗收益、人员薪酬的使用分配,探索出一条强基层、保基本的分级诊疗新路子,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城市管理建设体制改革
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滨州把机关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纳入国有公司统一管理,最大程度放大国有资产价值,助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打通17个断头路桥,实施黄河生态保护及修复、城市绿道、景观大道、口袋公园等69项园林绿化工程,园林绿化“提前一年办手续、当年开工干工程”建设模式在全省推广。强力推动京沪高铁二线、济滨高铁开工建设,有力提升完善了创新城市、生态城市、公园城市、休闲城市、活力城市、会展城市六项功能。
生态环保改革
重塑“绿水青山”自然生态

  建立“市委常委包县区、分管市长包行业领域”制度,压紧压实责任,确保了环保工作落实。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提高项目准入条件,有效防止“两高一资”项目落地。开展“利剑2019”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四减四增”和打好10场标志性战役。优良天数206天,同比增加8天,是全省唯一一个增加的城市。积极鼓励基层探索节能减排新模式。阳信县选定一批国内较为先进的生物质燃料适配炉具,实施生物质燃料+专用炉具分散式取暖、生物质燃料+锅炉机组分布式取暖、生物质热电联产集中供暖“三种模式”,三年时间完成生物质取暖改造9.5万户,为北方农村清洁取暖贡献了“阳信智慧”、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央、省委多位领导同志对阳信县探索生物质能源取暖模式给予批示肯定。
“四化”管护探索
为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提供滨州实践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针对农厕改造后弃用率高的问题,滨州市积极探索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方式,在镇街成立专门机构,建设粪污中转站,统一配备吸粪车,优化村镇收集、县运输和处理厂集中处理流程,并实施粪污资源化处理,形成了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规范化管理、整体化提升、智能化运行、资源化利用“四化”管护模式,实现了维修管护、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全链条衔接、无缝隙管理,真正打通了农厕改造后续管护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现场会议在滨州召开,滨州“四化”管护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亮”“三评”
营造心无旁骛干事业氛围

  立足可量化、好操作、能落实,从用人导向、考核奖惩、保护关爱、基层减负等方面制定多项改革措施,营造心无旁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创新培训形式,组织多批多人次到“对标”城市进行跟班培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抓改革、抓创新的能力素质。坚持以结果论英雄,制定《滨州市市管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考核办法》,开展县市区、市直部门“三评”工作,对照年初制定目标、时间表、路线图,看数字、看变化、看进度,树立鲜明的考核导向。按照“事业工程化、工程责任化、责任数字化”的原则,开展年初亮目标、年中亮进度、年终亮结果“三亮活动”,营造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