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选择4个开发区先行试点,内设机构由194个减少为33个

管委会“瘦身”

2019-12-27 作者: 都镇强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马 刚 李延召 孙庆红

  从1992年设立第一家开发区至今,潍坊市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6家,对促进经济发展、引领对外开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与全省面上一样,该市开发区也积累了功能定位不清、体制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为此,潍坊市出台了《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选择了4个开发区先行试点,探索出了管委会“瘦身”、经济“强体”的新路径。
  4个试点开发区,剥离92个村,剥离的社会事务达到200余项;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94个减少为33个,压减83%;人员总数由3223名减少为1774名,压减约45%……潍坊市在开发区改革中敢于触碰矛盾问题,首先对管理体制这一最大的难点“动刀子”,以壮士断腕的决绝进行攻坚突破,逐一明确落实路径。
  潍坊综合保税区将代管的汶泉街道23个村1.1万居民民生事务整体剥离,青州经济开发区原管辖的69个行政村划归东夏镇管理。潍坊高新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剥离的社会事务分别达到140项、66项。随着职能划转,开发区人员也随之划转,人员总数得以大量精简。青州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由281人减少为50人,压减82.2%。开发运营职能全部剥离。除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职能外,试点开发区将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和公共服务、园区运营、招商引资等职能剥离至国有公司或有资质的公司。
  潍坊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优化设置开发区工作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潍坊高新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来分别有内设机构94个、75个,改革后全部压减为10个。综合保税区由10个减为8个,青州经济开发区由12个减为5个。潍坊市明确,开发区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直接调度市(县)级政府相关部门到开发区现场解决,打通政府部门服务开发区“最后一公里”。
  潍坊市进行深层次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灵活高效、激励竞争的制度激发干部职工的干劲和开发区活力。该市推行全员聘任制,打破干部身份、职级等限制,配套制定了差异化绩效评价办法,由开发区管委会自主确定人员薪酬水平、分配办法,实行以岗定薪、优绩优酬。
  实行市场化用人机制。开发区新进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为广纳英才、选贤任能,潍坊市还规定管委会班子成员中外聘人才及专家型人才不低于1/3。潍坊综合保税区领导班子配备4名博士,班子学历层次在全市最高,同时并按照突出主业、人岗相适原则,从市直有关部门选调了一批优秀干部充实到关键岗位。
  以市场化改革为根本取向,潍坊市通过培育、整合、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类资本对开发区进行总体运营或运作“区中园”,资本的聚集加速了管理、模式、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的聚集聚合、优化配置,开发区的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在潍坊高新区,潍柴集团运营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和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两大园区。围绕拉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开展以商招商,优质高端项目加快聚集。两大园区总投资逾2000亿元,目前已经引进了加拿大巴拉德、英国锡里斯、德国克诺尔、道达尔远景能源等世界级领军企业。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整合招商、城建、旅游、金控、国投等7大国有集团,构建领域互补、资源共享、互相支撑的发展格局。其中,招商集团今年先后引进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199.1亿元,包括中车智能装备、中粮包装等世界500强、民企500强项目。
  “对年度实际利用外资额超过1亿美元且居全市开发区前3位的,市级财政给予200万元奖励”“对新设外资企业当年到账外资按1%予以奖励,增资项目按1.2%奖励,并购和境外上市项目按1.5%奖励”……潍坊市围绕开发区开放、创新这两大主业,创新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激励开发区把准发展方向,主责更聚焦、主业更鲜明。
  政策创新的实效充分体现在发展上。今年以来,潍坊高新区新培育“隐形冠军”企业20家,瞪羚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新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培育鼎成、天维膜等“隐形冠军”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团队)19人,建成院士工作站14家,落实人才扶持资金9300万元。潍坊综合保税区积极对接融入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今年到账外资1.31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0余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