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乡村文化振兴的“常庄路径”

2019-12-26 作者: 张环泽 来源: 大众日报
  □张环泽 报道 香江社区邻里书屋。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张生 王雷
  
  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勇于创新实践,探索出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力量。12月3日,记者深入该街道进行了采访。
强化阵地建设
守住乡村文化的“形”

  在寸土寸金的香江社区,400余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场所,一房多用,不断丰富着新内容。
  有党员活动室,有专为孩子开辟的四点半课堂,有书画室,有健身休闲娱乐室,有弘扬传统文化的万章讲堂。
  这里还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站,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活动。该社区还与市图书馆合作建起了邻里书屋,上架7000余册图书,每季度更换一批书籍。自从今年11月份创办以来,已经有200余名居民办理了借书证。
  据香江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国良介绍,社区下辖3个居民小区,近2万人。因为环境好,内容丰富,社区居委会成了大伙最想去、最愿去、最常去的地方。
  常庄街道党工委书记曹保营告诉记者,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舍得投入,以党建为引领,强化阵地建设,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据介绍,常庄街道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街道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依托村居办公场所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起了农家书屋、万章讲堂,充实了各种文化健身娱乐设施。
  前不久,他们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延伸到常庄商会,建起了常庄商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辖区内100多家企业负责人组织起来,开展回报社会、扶危济困等活动。
深挖底蕴内涵
留住乡村文化的“魂”

  常庄街道与两位有名的人物结缘,一位是出生于王庄村的儒学大家万章,他是孟子的徒弟,协助老师编纂《孟子》;一位是滕州籍烈士陈金河,像董存瑞一样舍身炸碉堡,1945年牺牲并安葬在常庄。
  常庄街道深挖名人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在薛庄村建起了陈金河烈士纪念馆。开馆至今,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100余场次,参观群众3万余人次,形成“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的浓厚氛围。
  11个村居建起万章讲堂,村民们在这里诵读《论语》《孟子》,学习传统文化。基层党组织以此为依托,引导群众“讲文明、知礼仪、守四德”,发挥红白理事会、“庄户剧团”作用,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推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弘扬现代文明风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街道凝聚起了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文化是乡愁的根,承载着代代常庄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深沉厚重的情怀。我们街道立足挖掘常庄本土的万章、陈金河等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使历史人物重新“活”起来,将其打造成文化名片、形成文化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魂魄。”曹保营对记者说。
丰富活动载体
扬起乡村文化的“帆”

  谈起街道组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承好家风 你我在行动”宣讲活动,前大村村民张延各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看完《传承好家风,树立家国情怀》宣讲这个节目,深受教育和启发,今后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表率,树立良好榜样,将优良家风家训的接力棒传递好。”
  据街道党工委委员孙成梁介绍,常庄街道紧贴群众需求,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根据个人特长和擅长领域,成立理论、法律、道德、文化、科技、教育6支志愿分队,特别注重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惠民知识等内容的讲解和宣传。把新时代新思想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外在美”与“内在美”兼修,“软传播”与“硬设施”同步,举办“一村一场戏”和广场舞大赛,在49个村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进一步丰富学习实践载体和内容。同时,街道还结合“28日党员活动日”,组织科级干部到各帮包村讲党课330余次,邀请专家宣讲70余场,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该街道每年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常庄人”、孝善之星、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挖掘坚守正道、敬业奉献、虔诚勤勉的典型人物,宣扬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目前,街道累计评选“好媳妇”“好婆婆”188人、“孝善之星”136人,文明家庭7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