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纵深

从一个人、一支队伍,到志愿服务育人体系——

山东交院打造最美校园名片

2019-12-19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娄进举 孙琳
    本 报 记 者 王 原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山东交通学院的师生们用十余年的志愿服务,不断提升校园“温度”,将志愿服务打造成最美“校园名片”。
一个人发起“诚信驿站”,
传承十年

  漫步在交院长清校区的校园,校友林旁边一幢小木屋格外引人注意,屋子里的货架上放着橡皮、纸、笔等文具,价签上标着价格,门口处设有投币箱和支付二维码,货架没人看管,全靠大家自觉。
  这里是“诚信驿站”,是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孙凤慧在2009年发起设立的校园无人购物小店。孙凤慧毕业后,学校成立了“诚信驿站”爱心服务团专门运作“诚信驿站”。现任站长、工程机械学院学生刘鑫华已经是第九任了,“我们下午6点之后对当天项目进行统计,每天对账后的实收款和应收款比例一般稳定在97%左右”。
  十年来,“诚信驿站”已经从1人发展到70余人的爱心服务团队,先后有3000余大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来;已经从1个小店发展到遍布长清、无影山、威海校区共8个站点;已经走出交院,在长清国庄小学设立诚信志愿爱心服务基地,定期开展支教活动。十年来,“诚信驿站”设立“诚信助学金”,每年拿出八成的收益资助贫困学生。在“诚信驿站”的带动下,校园里的食堂诚信窗口,诚信自行车、诚信水站、诚信报摊、诚信考场随处可见。“诚信驿站”、诚信驿站爱心服务团队先后获得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多项荣誉,入选全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
一支队伍,
“红马甲”是他们自豪的称呼

  提起“红马甲”这个称呼,学生陈伟脸上满是自豪,“这是大家对我们的肯定啊”。工程机械学院的陈伟是“红马甲”——泉城义工山东交院服务团的一员,新生入校时他就加入了这个温暖的团队。
  2018年暑假期间,陈伟参加了济南市扶贫办、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关爱留守儿童 义务支教在行动”教育扶贫公益活动,为济南市商河县殷巷镇22个贫困村的40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义务支教服务。“天气特别热,一节课下来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有的女同学都中暑了。”这次支教服务让陈伟印象深刻,“我们离开的时候,车刚起步,有学生骑着自行车就在我们大巴车后面追,那一瞬间,感觉所有吃的苦都值了!”
  通过12年的努力,泉城义工山东交院服务团注册的人数已达到1.3万余人,长期活跃义工1000余人,累计开展了九大类1000余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间累计约12万小时。
一个工作室,
点亮助残项目“雪樱计划”

  今年5月,交院在无影山校区正式成立了“钟倩工作室”,特聘钟倩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钟倩是学校助残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雪樱计划”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大家悉心照顾了12年的“知心姐姐”。
  钟倩患有“不死的癌症”——类风湿病晚期,她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里,除了两张床外,各个角落都堆满了各种报刊。2007年,山东交通学院的一群学生在这间屋子里与钟倩结缘。此后十余年里,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们开始了爱心接力,在生活上力所能及地照顾钟倩和她的家庭,帮她渡过了生活中、学习中各种难关,协助她出版书籍。
  钟倩也用自己的励志故事反哺学校。她成为《山东交通学院报》的特约记者、特约评论员,并面向学生开设了钟倩热线,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更多的学生“从‘心’站起来”。凭借“雪樱计划”等助残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交院在扶残助残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影响力,先后获得“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济南市志愿助残先进集体”等称号。“雪樱计划”辐射其他助残活动,曾获得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阳光助残”银奖。
一次先行先试,
成立志愿服务总队

  学校积极探索构建校地合作、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志愿服务合作模式。今年6月,交院联合济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山东交通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整合重组了覆盖各个二级学院和党群部门的19支志愿服务队。
  山东交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抓手,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公德意识,开展公益教育的窗口;让志愿服务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统筹推进实施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让志愿服务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让新时代高校师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引领校园文明和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