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地处黄河下游 工作力争上游

2019-11-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家义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滔滔黄河,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山东沿黄地区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制定完善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规划,扛起主体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山东力量。
  突出黄河三角洲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嘱托。我们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狠抓水体、河岸、河口系统治理和修复,实施黄河沿岸湿地资源、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高标准推进东平湖、单县黄河故道等一批骨干生态修复工程。2018年,境内两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我们力争黄河水质逐年改善、绿量逐年增长,让蜿蜒的黄河沿岸成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作为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现有野生鸟类368种,其中38种数量超过全球1%,是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保护黄河三角洲,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健康具有特殊意义。我们将坚决做到保护第一,实施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区政策措施,确保2020年前300多处油田等生产设施退出核心区;坚决做到生态优先,实施生态调水和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坚决做到系统治理,大力恢复退化湿地,改善滩涂生物栖息地质量,努力让黄河口更具生态魅力。
  突出治水患防干旱,打造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带。“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800多公里悬河大部分在山东,尤其是东明县高村以上河段,“二级悬河”形势一直比较严峻,水灾水患常年威胁着沿黄群众的生产生活。河“悬”心不能“悬”,关键是防治措施要落实落地。我们将主动配合国家水沙调控体系和机制建设,对游荡性河段进行全面整治,尽早使全省黄河堤防、险工全部达到设计标准,病险涵闸全部得到有效处理,确保黄河山东段长久安澜。水利基础设施是我省的一大短板。我们将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干旱,打一场兴利除弊的攻坚战,坚决摆脱逢雨则涝、无雨则旱的困局。新建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实施好新建水库、引调水等工程,推动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尽快达到“分得进、守得住、退得出、保安全”的目标;提升一批重点河道行洪防洪能力,抓好大汶河、小清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整治,确保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整治一批防洪除涝工程,对影响行洪的各类设施,该搬迁的搬出来,该清除的清除掉,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改造一批引黄灌区,推动排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力争202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以上。同时,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黄河滩区迁建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托,寄托着滩区群众的“安居梦”“致富梦”。山东黄河滩区生活着60多万人民群众,近年来我们探索了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道路改造提升五种安置方式。截至目前,27个外迁社区全部开工,6个社区已搬迁入住,其他社区年内全部封顶;28个新建村台全部完成淤筑,其中6个村台安置社区已开工建设,确保明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迁建任务,力争每一个村台、每一个社区都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统筹推进“黄河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持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入推动农村“七改”工程,实现治河、惠民、生态互促共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突出加快动能转换,打造沿黄现代产业大走廊。山东沿黄地区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长期形成了资源能源消耗型的产业结构,炼油、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比重大,转型发展任务重。我们始终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动能,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引领,突出发展生态环保经济,着力增强产业生态构建能力,发挥济南信息技术产业、淄博新型功能材料等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的引领辐射作用,培育沿黄地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炼化、铝业、钢铁等整合提升进入“快车道”,通过优化重组、减量整合、上大压小、上新压旧,实现集聚集约高效发展。“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山东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4个粮食总产过90亿斤的市全部属于沿黄地区。我们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科学利用黄河滩区、库区、湖区资源,加快推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好“黄河牌”,打响菏泽牡丹、鲁西黄牛、东阿阿胶、沾化冬枣、黄河口大闸蟹等特色品牌,打造千里黄河绿色高效农业长廊。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沿黄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将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省会、鲁南三大经济圈规划建设,做到政策、投入更多向沿黄地区倾斜。合理布局沿黄地区交通、能源、通讯等重点基础设施,加快推动郑济、鲁南、雄商、济滨等高铁建设,完善沿黄、跨黄高速路网,建好“四好”农村路,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提高沿黄重点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济南携河发展,拉开大城市框架,更好发挥黄河下游中心城市作用。
  突出深化制度创新,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通道。党中央批准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山东提供了更有效的开放载体和更大的制度空间。我们将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国家开放格局,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先行探路更加自由化便利化的贸易投资政策,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积极构筑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多式联运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沿海港口整合,组建了山东省港口集团,按照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推动沿海港口一体建设、一体运营、一体管理。同时,着力优化内陆无水港节点布局,将港口服务功能向黄河流域腹地延伸,构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突出讲好“黄河故事”,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催生了璀璨夺目的齐鲁文化。我们将致力于黄河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等融合发展,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把“黄河故事”讲得更精彩、更生动。守护好共有的文化家园,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珍视每一处遗址、每一件文物、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共有的文化记忆,注重黄河文化古籍整理、民间文化搜集等工作,深化黄河文化研究,深入挖掘蕴含的时代价值。开发好共有的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黄河沿岸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区和休闲度假旅游带。弘扬好共有的文化价值,推动黄河文化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精神力量。
(原载《求是》杂志201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