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真扶贫 动真情扶真贫

“第一书记”马建民带领帮扶村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2019-10-10 作者: 李刚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李刚田
          崔爱国 韩文成
     本报记者 张思凯

  9月4日,走进利津县盐窝镇单二村芦笋种植基地,国网利津县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马建民正在与村民一起采摘芦笋。再过6天,他要带上村里的芦笋去聊城,参加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组织的派出“第一书记”现场经验交流暨农产品推介会,推动贫困村农产品上线销售,加快定点扶贫村脱贫攻坚进程。
  2017年11月、2018年10月,马建民先后进驻盐窝镇盐中村、单二村实施驻村帮扶。进村后,他用真心真扶贫,动真情扶真贫,确立了发挥部门行业优势,打造堡垒党支部,增强“造血”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所帮扶村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问计于民明思路
  “走村入户、下田间,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声音,一个也不能少。”马建民说起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单二村位于盐窝镇政府西北17公里处,与滨州市沾化区相邻,共有53户173口人,2014年确定为市定精准扶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11口人,民风淳朴,邻里和谐。
  由于该村地处黄河故道,地块偏远,浇地困难,以传统作物玉米、小麦、棉花为主,人种天收。为改变这种局面,自2017年,村民尝试着发展芦笋种植,但是传统的种植模式、零散的种植、农田用电难及浇地难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了解到村民的所急所需所盼,第一书记反复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研究讨论制订村里今后的发展思路。同时,积极筹措资金,重点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浇地难、用电难、行路难、产业发展等问题,芦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建好支部强堡垒
  马建民驻村后,首先从抓班子、强堡垒入手,坚持党建引领,干部当先锋、作表率,百姓服了、人心齐了。同时,进一步规范组织活动,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讨论村内大事、带领党员走访困难群众、落实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到孟良崮开展党性教育等活动,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
  盐中村党支部与利津供电公司机关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通过共建微信群、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台账、上党课等方式,加强两级党组织“双联共建”,架起了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发展特色产业快增收
  “为调动村民发展芦笋种植的积极性,马书记帮助村民联系销路,去年与东营市民兴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以保底价格收购,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单二村党支部书记李召民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和品种改良,马建民多次组织有发展意愿的群众到济宁金乡等地参观学习,开阔村民思路。为发展壮大村里原有的芦笋产业,今年8月,马建民和村“两委”讨论决定流转土地10亩,投资10万元,建设高标准芦笋大棚6个,建成后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租给村民种植,改变了多年来无村集体收入的现状,也为群众增收开辟了路子。
心系群众解民忧
  “我们村现在有了扬水站,农田里又用上了电,浇地成本由原来的30元/亩降低到10元/亩。”单二村村民李兆力高兴地说。为彻底解决单二村浇地难问题,马建民引来资金15万元,建成单二村扬水站一座,新上容量2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农田重新架设线路0.05公里。
  积极推进国网阳光扶贫——2019年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单二村对外捐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9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修建水泥路投资25.304万元,发展芦笋大棚产业投资10万元,修建下水道投资0.696万元,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0万元,光伏路灯投资3万元。各项工程将于11月底全面竣工。
  同时,为解决新建养殖区动力电不足的问题,马建民立即联系利津供电公司,投资103.78万元实施电网改造,彻底解决了养殖区电压低、容量不足问题,养殖规模扩大了,养殖户年增收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