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广角

智慧用能助力“菜乡”乡村振兴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服务寿光蔬菜产业化侧记

2019-09-26 作者: 张楠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王晓龙 贾聚光
    本报记者 张 楠

  仲秋时节,全国的“菜篮子”寿光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洛城街道赛里村蔬菜大棚里,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整体划一,电气化设备随处可见。大棚正在安装新型模组化感知终端等泛在电力物联网设备,如今,只需一部手机,寿光村民就能随时随地掌控大棚种植,实现大棚一键轻松精准管理。
  大棚建到哪里,供电线路就架到哪里。寿光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管家”国网潍坊供电公司30年始终不变的支持。
旱涝保收全靠电
  “蔬菜能换钱,吃粮靠大田,衣食不愁有活钱,旱涝保收全靠电。”如今,不少三元朱人仍记得这个当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寿光电力负荷奇缺。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用电水平,1976年至1978年间,寿光县在孙集、化龙两个乡开发建设“万亩丰产田”,把供电线路架到了村头。
  1980年,三元朱村实现户户通电。村民在埠子岭打了三眼深水井,架上了供电线路,清冽的甜水流进菜园,让三元朱人脸上乐开了花。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三元朱村由一个穷困小村发展成为“全国小康示范村”。
  从1949年的夏秋之间开始有电,70年来,如今寿光境内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21座、35千伏公用变电站19座,主变总容量281.59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上输配电线路4441.35千米。从建国初的柴油机发电,到如今的年售电量71.17亿千瓦时,充足的电能带动了菜乡的蓬勃发展。
电气化种植全程不断电
  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23万个大棚在寿光大地拔地而起。2012年,寿光大棚生产全部实现电气化,蔬菜生产也由单一蔬菜发展到多种蔬菜,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绿色产业链,产品远销国内外。
  在寿光格瑞农业智能一体化大棚示范园,棚外到处堆着小山般的麻袋,忙碌的身影进进出出。示范棚里,一排排齐腰的架子上长满了莹润翠绿的羊角蜜,自动喷洒装置如水雾绢带般飘向绿毯似的果苗,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在智能运转着。
  “无土栽培作物很娇贵,从培育到插苗、浇水一刻都离不开电。从项目开工建设至今,我一刻也没为电发愁过。”格瑞农业项目负责人武学文说。前段时间,村里线路升级改造,潍坊供电提前联系,做好后备措施,施工期间周边大棚均未受影响。
  电气化种植的快速推广,得益于坚强可靠的农村配电网。近年来,潍坊供电公司先后争取投资69.93亿元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截至今年9月,新增配电变压器5860台,农村户均容量提升至1.85千伏安,73个乡镇2459个村从此告别了“低电压”,140万亩良田用柴油机抽水灌溉成为历史。
构建智能互动的现代化农村电网
  “今年,寿光被列为全国三个乡村电气化示范县试点之一,我们因地制宜,按照‘泛在电力物联网 乡村电气化’建设思路,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样板’。”潍坊供电公司总经理王训杰说。
  “这个温室棚采用物联设备操控系统,用手机就能监测到空气温度、光照度、二氧化碳等指数,还能操控放风、施肥、施水。”在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大棚里,示范园负责人韩全志高兴地说。
  田柳示范园区共建设温室大棚160个,两个4000平方米智能温室入选潍坊市首批物联网试点项目。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潍坊供电公司抓住“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示范县”双试点项目,初步选定农业电气化大棚、智慧电气化大棚能效示范项目、泛在物联全息感知智慧台区示范项目等13个典型可推广化的智慧用能和服务项目,探索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电气化示范县建设新模式,促进乡村电气化建设由“用上电”“用好电”向更高标准转变。
  乡村振兴的号角催生蔬菜大棚的智能化建设,对供电能力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计划新建、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长度85.22公里,电缆线路长度6.68公里;0.38千伏架空线路11.58公里,电缆线路8.13公里。新增配变76台,容量30.2兆伏安。”潍坊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李作兵的话掷地有声。电网建成投产后,寿光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85千伏安,将建成坚固耐用、灵活友好、智能互动的现代化农村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