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50天 东营港“大码头”宣告开工

2019-09-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50天后,9月25日,他们开工建设了东营港2×10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工程。
  这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以来第一个开工的项目,也是东营港建港35年来第一次建设10万吨级码头,更是我省渤海湾沿线东营、潍坊、滨州三市中第一次建设10万吨级码头。
  对于山东省港口集团来说,10万吨级码头不能算作大码头,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她就有多大的码头。然而,在港口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渤海湾港,这次开工建设的10万吨级码头被东营人亲切地称为“大码头”,足见人们对“大码头”的热切期盼之情。毕竟,东营港建港已经35年了,目前最大码头是区区5万吨级,且只有2个泊位,其他的是5000、1万、2万、3万吨级不等的小码头,极不适应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需要,已成为严重制约腹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陈明 吴荣欣 薛广乾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在集团成立之初明确表示,要努力做到“三个更加”,实现“三个满意”。即山东省港口集团与地方党委、政府关系将更加密切,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程度将更加深入,助力腹地经济增长贡献将更加突出,努力让地方党委、政府满意,让港口合作伙伴满意,让广大员工满意。笔者认为,山东省港口集团言必信、行必果,此次开工建设东营港大码头只是拉开了一个序幕,大戏还在后头!
东营港建港35年
终于迎来大码头

  石化行业有着“中国地炼看山东,山东地炼看东营”的说法,凭借7000万吨的石油炼化产能,东营占据全国炼化份额的十分之一、全省的六成。然而,随着近年来石化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背景下,作为本地石化产业支撑的东营港却有些力不从心——总体规模小、深水泊位少、码头等级低等问题日益凸显。
  据了解,东营港2018年完成吞吐量5825万吨,创造了东营港建港以来的新纪录,尽管已是满负荷生产,但距离东营地区地炼行业7000万吨的炼化能力还有近1200万吨的缺口。山东省港口集团渤海湾港副总经理薄传民表示,没有大码头,支撑不起东营作为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炼化一体化区域。
  目前的东营港内3000吨、5000吨的小码头鳞次栉比,最大的5万吨液体化工泊位受天气影响年均工作仅有270天左右,由于没有防波堤的保护,在大风和涌浪的天气状况下只能停产等待,东营炼化整个行业每年支出的“船舶滞期费”高达2亿—3亿元,“东营炼化企业对于大码头的期盼可谓望眼欲穿”。
  从1984年胜利油田在东营建港,迄今已有35年,建设大码头、大港口的计划总是起起伏伏。山东省沿海港口整合为东营港发展带来机遇,2018年10月11日,挂牌仅半年的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与万通海欣控股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由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控股51%万通海欣控股集团东营港区码头、仓储、管线等涉港资产,并成立山东渤海湾海欣港务有限公司,在东营港区南港池一突堤建设2×10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该项目年通过能力达980万吨,将于2020年底建成投产,建成投产后东营港2×10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基本实现全天候生产。
  据薄传民介绍,与2×10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配套的10万吨级航道工程按照满足10万吨级船舶通航并兼顾12万—30万吨级船舶减载航行要求设计,航道全长15.3公里,底宽357米,水深-17米,投资概算23.6亿元。工程建成后航道水深可达到-17米,不仅可以满足10万吨船舶通航要求,同时可以实现30万吨级船舶减载通过。
渤海湾沿线港口
进入黄金发展期

  铺开山东地图可以看到,山东半岛北部的渤海湾沿线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沿线,连起来的形状就像一个飞翔中的雁阵,仿佛要飞越大地和海洋。这北翼的渤海岸线港口,南翼的黄海岸线港口,共同构成了山东省港口集团的事业版图。
  不同的是,南翼的青岛港、日照港,以及南北翼交会处的烟台港均为亿吨大港,其中也不乏百年老港;北翼的渤海湾港,包括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广利港4个港口,建港条件差,历史欠账多,未来投入大,均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针对这个情况,省委、省政府以及山东省港口集团,东营、潍坊、滨州三市党委、政府,坚持“不能让渤海湾港边缘化”的原则,积极在资源配置上向渤海湾港进行倾斜,大力支持其工作。
  据了解,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旗下4家全资港口子公司之一,拥有潍坊港集团、东营港务集团、广利港集团、滨州港务集团、山东高速交通物流投资公司及山东省船员培训中心等8家权属单位,肩负着整合与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潍坊、东营、滨州三市港口的重任,是山东省港口集团落实我省港口改革部署、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生力军。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高度重视渤海湾港。他说,发展渤海湾港、把渤海湾港做大做强是摆在山东港口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要统筹谋划好渤海湾港的定位,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原则,按照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的理念去发展。
  此次东营港2×10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的开工建设,就充分体现了山东省港口集团对渤海湾港的重视和支持。渤海湾港发展也由此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据了解,山东省港口集团渤海湾港后续还将在省港口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坚定支持下,积极推进东营港区、广利港区、潍坊港区的LNG码头、液体化工码头、散杂货码头等项目……这些项目将迅速壮大渤海湾港产业规模,改变我省渤海湾沿线港口长期建设滞后的不利局面。
  港口最大的效益是社会效益,可以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东营市积极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推动传统炼化石化产业向“油头化尾”高端化工全产业链方向转型升级。东营港大码头的建设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港口支撑,吸引了国内外更多的知名化工企业落户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促进东营石化产业加快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目前,中国燃气拟投资20亿元建设12万立方米的低温丙烷罐区,通过脱氢制取丙烯,向化工下游产业发展;中国振华进出口公司210万吨轻烃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已落地;亚通220万吨加氢裂化项目、山东启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3万吨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威联化学200万吨对二甲苯及上下游配套延伸项目等都将落地。
内联西进北拓
融入国家开放战略

  一家企业只有把自身的发展战略,深深植根于国家战略之中,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山东省港口集团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发挥港口优势,走上“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发展之路。
  9月3日,威海港—青岛港双向对开集装箱海铁联运开启。
  9月17日,在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中远海运特运—山东省港口集团北极航线成功实现首航……
  9月18日,由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承办的“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山东港口走进新疆服务推介会、山东港口新疆内陆港暨新鲁韩双向物流通道启动仪式在乌鲁木齐举行。
  “内联”“西进”“北拓”,成立不足两月的山东省港口集团动作频频,对内理顺管理体制,对外抢占西部港口腹地制高点、拓展北冰洋欧亚新航线,预示着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在未雨绸缪,落子布局。
  威海—青岛双向对开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是山东自贸区挂牌后开通的首条多式联运班列,也是山东港口整合后开通的首条海铁联运班列。班列开通进一步丰富了青岛、威海间的物流大通道,实现两港物流资源融合共享联动和市场资源优势互补。同时,能主动对接、释放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政策“红利”,不仅有助于青岛港进一步做大集装箱业务,而且将壮大威海港对韩集装箱航线,为日韩过境货物、内地进出口企业搭建更加稳定可靠的物流通道。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北冰洋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最短的天然海洋通道,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商业价值越来越高。特别是途经俄罗斯的东北航道西起西北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该通道可以有效提升船舶海运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将缩短航程1/3,降低运输成本40%。山东是连接中国南北经济的枢纽,具备作为北极航道对接港的有利条件,通过积极打造与北极航道对接山东港口群,把山东建设成为北极航道的桥头堡,并进一步使北极开发与合作成为山东新的潜在经济增长点。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国、印度、阿富汗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西进新疆,山东省港口集团联手铁路海关、船舶公司和物流企业,带着满满的诚意和各种优惠措施,就是为了共同搭建起新疆与山东之间的“端到端”物流供应体系平台,把山东的出海口搬到新疆的家门口,打造“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东接日韩亚太”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
  山东省港口集团按照“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要求,强化陆海统筹,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通过港口整合和业务链拓展融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我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可以说,他们以港口为枢纽,港通四海,实现海上航线全球通,陆连八方,服务、辐射亚欧大陆桥纵深腹地,这都为今后发展注入强大的正能量,必将为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战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历史,是由一段一段航程连接起来的。
  事业,是由一代一代人努力奋斗出来的。
  我们相信山东省港口集团这艘巨轮,一定能够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傲立潮头,扬帆远航,书写出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