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体

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

2019-09-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记者手记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表现黄河滩区迁建题材的现代吕剧大戏《一号村台》,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精心筹备与创排,9月22日晚在济南百花剧院首演。首演赢得“开门红”,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饱含着观众对这台戏的肯定与褒奖。
  找准时代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是这台戏成功的关键。说到这台戏的创作缘起,本报此前曾经作过报道,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读到大众日报的一篇报道《老刘卖船》,引发了他的兴趣和思考。这篇报道通过老刘买船、卖船的故事,生动反映了我省黄河滩区群众生活的新变化,道出了新时代群众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蒋庆鹏敏感地意识到这个题材的意义和价值,黄河滩区迁建过程中又发生着各种曲折有趣的故事,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素材,经过同各方反复讨论和论证,《一号村台》正式开始筹备。通过黄河滩区迁建的巨大成就,展现我省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一号村台》真正做到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又迈出新步伐,《一号村台》正踩着新时代的鼓点向前推进。
  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怎样才能表现好我省黄河滩区群众的中国梦?《一号村台》艺术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到心中的最高位置。主创团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曾数度到黄河滩区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在与滩区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交往中,艺术家们用心观察,用情体会,用功创作。
  今年8月初,本报记者曾经跟随主创人员,一起赴菏泽黄河滩区的村台建设现场采风调研。当天,演职人员冒雨来到村台现场了解建设情况,走访村民群众,党的脱贫攻坚和惠民政策、新旧村台的鲜明对比、村民描述生活的变化和感受、基层干部的奉献和付出,都让大家深受触动,对《一号村台》的创作意义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对自己饰演的角色有了更丰富的感悟。排练过程中,整个创作团队也是全力以赴。台风“利奇马”影响济南期间以及中秋假日期间,主创团队都没有休息,坚持排练。
  为充分发挥老艺术家积极性,带动和帮助青年演员成长,《一号村台》老中青三代演员结合,表演各有亮点,每个角色都有出彩之处。饰演男一号的谭连华说,自己饰演的角色,每场戏都要出场,大段的道白,多段唱腔,演起来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但为了把戏演好,也为了给青年演员一个示范,无论演出还是排练对戏,谭连华都一丝不苟,努力找到最佳状态。
  青年演员彭莉媛、查涛等人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
  这台剧能达到这样的演出效果,也与省吕剧院的培养机制密切相关。最近几年,省吕剧院接连创排了《大河开凌》等几台大戏,演员都是以老带新,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生态,为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号村台》首演成功,可喜可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尽善尽美。作为一部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剧目,《一号村台》还要接受观众检验,还要根据观众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不断进行精心修改和打磨,这也将推动《一号村台》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加扎实、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