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核安全治理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我省加快人才培养筑牢核安全防线

2019-09-17 作者: 张思凯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张思凯
  通讯员 王 景 许红波 报道
  本报济南讯 近日,记者从省能源局获悉,我省将继续加大核电人才培养力度,全面筑牢核安全防线,为山东在运在建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始终把保障核安全作为重要的国家责任,始终以安全为前提发展核事业,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互通互联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核安全专业人才技术能力和安全素养。”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并向社会各界介绍和解读我国首部核安全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核电企业直接从事核电工作的人员达10万余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占比分别约为16%、47%、37%。然而,20世纪80年代,我国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刚刚起步建设,国内核电领域的工程管理、生产运行等人才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为此,1989年,中国第一批核电专业人才“黄金人”前往法国接受法国电力集团(简称“EDF”)培训。当时,培养这批人才的费用相当于个人体重的黄金,他们也被称为“黄金人”。如今,这批核电精英早已成为山东核电领域的前辈,在各个重要技术、管理岗位上发挥出了黄金般的价值。他们见证了我国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是山东首批三代先进核电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和核安全水平逐步积累、发展、领跑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推动者。可以看出,在向核电强国、沿海核电强省迈步的进程中,核电人才至关重要。
  近年来,伴随海阳核电和荣成核电项目建设,我省不断加大科研、政策等方面投入,积极探索新模式,引导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省内核电企业也积极组建院士专家库,为山东核电项目建设引进和培养了大量核电人才,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猎头及海外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逐步建立了市场化人才选拔体系;同时,形成了“培训-考核-授权-上岗”的培训管理体系,专业课程全面覆盖核电运行、维修、设计、采购、调试、燃料等各项领域。此外,哈工大威海分校、山东电专、烟台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的涉核专业课程,为核电领域输送了大量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人才,其中山东大学平均每年至少100名毕业生选择从事核电行业工作。依托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2018年烟台台海集团与烟台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组建了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研究院,不断推进合作机制创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包括三代核电技术及以上的研发设计、工程建安、电站运维等在内的9个行业领域人才需求都将大幅度增加。随着海阳核电投产商运、核准项目开工建设、后续项目获批开展前期工作等一系列成果的获取,按照省内核电规划建设目标,山东正式迈入核电稳定、梯次、规模发展的新阶段,对核电人才的需求将逐年增加,这为核电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我省提出,为全面筑牢核安全防线,未来山东将构建以政策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创新体系。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持续增加人才培育投入,多渠道扩充核电人才队伍,为山东核电高起点、规模化发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通过人治提高核安全治理能力,切实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