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广角

16年保持高速增长,做法被多家企业借鉴——

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党建之路

2019-09-12 作者: 张楠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 楠
   本报通讯员 李志勇 李劲松

  在一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近年来,盛隆化工有限公司在基层实践中,发挥党组织核心在多元主体之间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之路。
  盛隆公司由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宝武钢铁马钢集团两家国企与民营江苏沙钢集团于2003年合资兴建。组建初期,盛隆公司只有职工620人,其中党员43名。随着职工队伍和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这家年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亟须建立党的组织,更好地开展党的工作。
  “盛隆公司按照‘谁控股谁管党组织’的原则,经过三家股东协商一致同意,通过枣矿集团党委向属地组织部作了报告。”盛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磊介绍。2005年3月份,盛隆化工有限公司党委成立,隶属于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党委,建立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明确了党委决策重大问题的内容、途径、程序和方式。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这是我们十几年党建实践中总结的最核心的成功经验。”徐磊告诉记者。目前,盛隆公司8名高管有5名进入党委班子,党委书记、董事长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由国有企业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和马钢集团委派人员担任,另外3名党委委员分别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党组织全程参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在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中全面体现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为了不折不扣落实党委会前置程序,盛隆公司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在召开股东会之前由党委主要成员与股东代表、董事、监事进行会前的充分沟通,就重大事项达成共识后,再分别召开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确保形成的决议可操作可落地。这一做法被山西焦煤集团、安徽临涣焦化、西山煤电集团等多家国内混改单位学习借鉴。
  在实践中,盛隆公司坚决落实党的要求,体制机制上也有所创新,保证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混改企业的贯彻执行,履行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
  近年来,盛隆公司深化落实“336”党建品牌工程,积极推行党员奋斗者文化,通过实施“红色动能”党建工程,打造“党员+”党建品牌,整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通过“党员+技术人才”创建“技术创新点”,激发了党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创新工作的热情,多项科研成果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硫铵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自动打包、码垛,替代了传统人工模式;煤焦地下室“防爆巡检机器人”上线运行,两项技术均为全国焦化企业首例。
  纵观盛隆公司14年的党建实践,始终紧扣发展主题,敢为人先,勇于突破,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十几年来,盛隆公司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企业开工生产以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700亿元,实现利税62.9亿元,连续15年保持盈利,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证明了党的建设在混改企业强大的引领力和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