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企互利共赢绿色发展新格局

华能助力山东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2019-09-03 作者: 张思凯 来源: 大众日报
  华能沾化清风湖200MW风光互补项目全景                             □杨明 报道
  □ 本报记者 张思凯
   本报通讯员 田尉钧 唐新征
         张卫平

  8月5日,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15家主流媒体齐聚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对电站的清洁燃煤技术和卓越的环保控制标准纷纷点赞。
  萨希瓦尔燃煤电站是华能山东公司和山东如意集团合作开发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第一个大型能源项目,华能坚持采用行业前沿环保技术和设备,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远远优于所在地环保标准,获得了巴基斯坦绿色环保奖。
  在此前的2016年,华能投产了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工程——华能莱芜电厂6号、7号机组,其发电效率、发电煤耗、供电煤耗均刷新世界纪录,各项环保指标全面优于国家超低排放限值,荣获“亚洲电力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
  2014年至2017年,华能投入43亿元用于驻鲁企业环保升级改造,改造投运了山东首台超低排放示范机组、首座全厂超低排放电厂,在全省率先实现所辖全部煤电机组的污染物超低排放。
  2018年以来,华能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开展煤场封闭、废水零排放治理等环保改造。华能黄台电厂还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山东首家在各排放口设置标准二维码标识的企业,为地企联手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树立了标杆。
  随着山东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华能在锲而不舍推动山东煤电绿色发展的同时,深刻把握能源变革趋势,加速公司由单一的、以煤电为主的发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携手山东实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
  今年3月,省能源局印发《2019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将科学有序地启动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华能认真落实山东部署要求,以自身技术、人才和科研优势为基础,积极参与山东海上风电开发和相关产业融合,加快现代海洋产业培育;同时加强协调行业上下游战略合作伙伴向省内投资,促成海上风电产业链落地,助力山东打造经略海洋典型标杆,构建地企互利共赢绿色发展新格局。
  在海上风电之外,华能同样致力于陆上新能源项目的集约化、规模化开发。2017年,华能沾化电厂用88天建成清风湖10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128天建成清风湖10万千瓦风电项目,打造了山东最大的风光同场项目,创造了国内同类工程最快建设纪录。该项目是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批准的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承担着4000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精准扶贫工作。项目的高效实施,为实现滨州市沾化区整体脱贫提供了基础保障,华能沾化电厂也被评为“山东省2018年度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同年9月,华能新泰光伏基地10万千瓦项目第一台逆变器一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首个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建设的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项目顺利投产。项目采用农业种植与光伏电站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价值,大大提升了农业智慧化、科技化、现代化水平。
  今年以来,华能在山东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德州电厂2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列入国家首批平价上网项目名单并完成备案,多个规模化新能源项目合作和收购工作完成立项决策,共取得建设规模52万千瓦,同比增长188%。
  合作之基坚实久远,地企之情谊切苔岑。自1987年华能进入山东电力市场,32年来,驻鲁企业在改革大潮中不断壮大,目前在鲁装机容量2372万千瓦,占山东直调容量的34.9%;供热面积2.55亿平方米,已成为山东最大的发电公司和供热企业。华能山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树青表示:“华能在山东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会继续深刻领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践行华能‘三色’企业使命,不折不扣落实好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华能集团的各项决策部署,履行好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全面破除落后动能藩篱,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可靠、高效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