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这条拥军船,60年未“停航”

——记荣成院夼村“拥军船”先进事迹(上)

2019-07-29 作者: 齐静 彭辉 来源: 大众日报
  院夼村第五代拥军船今年7月22日首航。          相关评论见2版
  □ 本报记者 齐静 彭辉

  有一种情谊,跨越时空界限;有一种坚守,无关利益金钱。
  距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6.8海里的苏山岛,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海防十一连的官兵已经在此驻扎了60个年头。在这片海域,那条承载着驻岛官兵与老百姓深厚情谊的拥军船,也整整航行了60个年头。
  “解放军救过咱们的命,咱们就要回报解放军”。这个代代相传的淳朴信念,让院夼人不计利益得失,愿意把村里最好的渔船拿出来,为驻岛部队运送物资、接送官兵及家属,让官兵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守卫祖国海疆。
  五任船长、五代船,平均每年往返300个航次,累计航程20多万公里……60年来,院夼村逐渐由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富裕的新乡村,船长、船员们一代代更替,但拥军优属的坚定信念和情系海防的家国情怀却一直没有改变。
知恩图报的院夼村
  说起拥军船,要把目光投回到60年前。
  院夼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60年前的捕鱼环境无法和现在相比,没有天气预报,没有机械动力,如果遇到大雾或强风浪,更是九死一生。
  1960年3月,院夼村的王道伦和王义宽在苏山岛海域附近迷失航路。没有灯塔、也没有避险之处,狂风巨浪肆虐着小船,随时可能将其颠覆。就在要绝望的时候,他们隐约中听到锣鼓声——就在当月,荒无人烟的苏山岛进驻首批解放军,求救声被巡逻战士听见,部队没有先进导航设备,就出动十几名官兵,每人手持一面锣鼓,拼命敲着为他们指引航向。
  最原始的导航方式,却救了两位渔民的生命。后来,苏山岛官兵又救起了7名遇险渔民。苏山岛逐渐成为村民遭遇恶劣天气时的落脚地。
  1960年9月5日,院夼村党支部书记钱焕文领着父老乡亲上岛感谢,却发现在这座无居民、无淡水、无耕地、无航班的“四无”小岛上,各种物资补给都由部队定期从陆地运送,赶上海况恶劣,物资都无法及时送达。看到官兵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建岛、守岛,村民们心酸又心疼。哪能让守岛戍国的解放军缺吃少穿?俺们渔家人最拿手的就是开船! 
  为报答守岛官兵的恩情,朴实的院夼人主动承担起义务接送官兵亲属和运输物资给养的任务。
  院夼村党支部从20多条船里选出最好的一条舢板船,每天往返,王道伦自告奋勇成为第一任拥军船长。70年代,舢板船换成了桷蓬船,王义宽成了第二任船长。80至90年代,第三任拥军船长王喜安接过了船舵,开起了机动舢板船。第四任船长王喜联和第五任船长钱均堂驾起了机动大马力木船。
  王道伦临终前仍惦记着苏山岛官兵,再三嘱咐老伴连秀珍要继续替自己去看望官兵。从那时起,连秀珍每年都会给驻岛官兵送去亲手做的鞋垫,直到视力模糊,无法再纳鞋垫……
船长变船员的“泰叔”
  今年7月,院夼村斥资140多万元新建了一艘现代化拥军船,成为第五代拥军船。首航的日子,钱均堂跟船上了岛。战士们都兴奋地喊:“泰叔来了,泰叔来了!”自2004年起就担任第四代拥军船船长的钱均堂,小名叫福泰,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泰叔”。
  15年间,钱均堂几乎天天驾船上岛,每一名新兵都是坐他的船上岛服役,每一名老兵也都是坐他的船退伍回乡。船来船往间,“泰叔”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和战士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战士要出岛了,家属来探亲了,连长和指导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泰叔打电话,“有困难,找泰叔”成为官兵们的口头语。
  “泰叔”这次不是负责驾驶的船长,而是船员——在船上干扔缆绳、搬运物品等活儿。战士们赶紧帮“泰叔”搬运物品,心中的迷团却解不开。“泰叔”心里五味杂陈:新一代拥军船更快更安全,可全天候航行;但自己不熟悉现代化操作系统,再也无法驾船接送官兵、运送给养。“不当拥军船船长,还可以当船员,继续为驻岛官兵服务!”就这样,钱均堂由船长降格为船员。战士们却说,他对人民军队的感情升格了!
随叫随到的拥军船
  拥军船不仅是一条船,更是一种情感、一份责任。“只要岛上有需要,拥军船随叫随到!”这句看似简单的承诺,在无数次的惊涛骇浪中显得重若千斤。
  1998年冬天的深夜,苏山岛上一位牟平籍战士接到爷爷病危盼归的电话。当时,军用船只不能随便调动,情急之下,部队求助于院夼村。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海上风大浪高,要是出动船只,风险相当高;要是不出动,战士就见不到爷爷最后一面。当时负责船只管理的村委会主任王太民征询船长王喜安的意见,王喜安只说了一句话:(战士)这样的事儿谁还会摊上第二回?于是,在风雪交加的深夜,王喜安和两位船员驾驶拥军船驶向苏山岛。
  不停航的拥军船,让官兵心里有了依靠,也让官兵们的生活有了改变。以前,军船从威海定期给岛上配送蔬菜,为了方便储存,官兵们会把蔬菜做成咸菜。如今,部队除了向岛上输送补给以外,还会将蔬菜定期送到院夼村,再由拥军船运送上岛,保证了每周送一趟补给,新鲜蔬菜、瓜果等应有尽有。曾经每顿必吃的咸菜,在战士餐桌上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
  清晨,漫步在院夼村的“拥军码头”,马达的轰鸣声划破了寂静,拥军船迎着朝霞又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