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纵深

规范全纳强化保障多元化服务

课后延伸教育成济南教育新名片

2019-07-25 作者: 王原 通讯员 李艳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原 通讯员 李艳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济南市启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近一年,受到学生家长们的充分肯定。在完善制度设计,打造支持环境的基础上,目前,济南市正在通过创新项目和服务模式,将课后延时服务、延伸教育工作打造成济南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规范全纳,解决家长接送难题。济南市利用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要求放学后各学校继续全面开放阅览室、体育艺术馆(场)、专用教室等场所,面向有服务需求的全体学生实行“全免费”校内托管服务。并将课后延时服务延伸到家长需要早送到校学生的看管服务,实现“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同时,济南市划定红线,规定不得将课后延时服务办成补课班,不得组织存在安全风险的活动,不得允许或变相默许社会机构参与办“特色班”和“兴趣班”,并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2018年9月秋季开学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参与延时服务的学生365066人,占比为50.4%。其中,主城区386所学校100%开展了课后服务,本着自愿原则,凡是有服务需求的学生,其需求意愿100%得到满足。
  强化保障,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济南市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围,在政策上予以保障。从2017年,济南市教育局协调人社、财政等部门,出台《关于增加市属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绩效工资总量的通知》,增加市属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按照每班每年900-1000元,每生每年300-320元标准核拨,提高班主任与德育管理团队用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后学生延时服务的考核奖励。经费政策的支持确保了济南市中小学以教师为主的“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师+家委会成员、教师+社区志愿者、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四种课后服务模式的有效实施。2018年,济南市又将课后延时服务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系统重点改革创新成效考评”项目,并加大赋分权重,保障工作落实到位。
  课后服务工作并不只是为中小学生提供简单的“照看”服务,而是一项可以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性工作。2018年9月以来,济南市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全市各中小学校从7个指标类开发延时服务课程共3341项,其中学科类1531、阅读类912、综合实践类1018、研学类430、艺术素养与健康877、传统文化类640、其他类146,课后延时服务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
  目前,济南市探索突破“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两个壁垒,推进延时服务全面转型为“延伸教育”。突破“校内校外”壁垒,各学校校内延时服务项目充分依托驻济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自然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等资源单位,向校外延伸,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方式,开启以“课程化”为主要标志的延伸教育体系建设,形成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知识全覆盖、能力全覆盖”的课后延伸教育体系。
  突破“线上线下”壁垒,实现4A(Anyone任何人,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device任何设备)泛在学习。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依托省实验中学建设的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运行,平台提供从课件教案素材到试卷习题等海量的学习资源,还作为学校活动、成果展示、师生互动等“网络社区交流”场所,通过线上作业、空中课堂、微课分享、线上释疑、过程跟进、即时推送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延伸教育服务。目前,已累计开通103门课程,课时3129节次,服务学生37.5万人次,学生参与在线学习互动超过18.3万小时,让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