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昌邑

昌邑建设低成本、高幸福、大生态现代化宜居城市

在细微处下功夫

2019-07-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都镇强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刘兆圣 王鲁兵  

  “公共停车位、盲道不能乱占,请各位业户遵守好秩序。”7月2日上午,昌邑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的执法队员们在昌邑市区三处路段进行集中整治。据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大队长王绍林介绍,这次集中整治主要是针对商户私自占用公共停车位、占用盲人通道等交通乱象,“今年,我们还将持续加大对此类不文明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巡逻管控,全力维护好我市的道路交通秩序。”
  乱占公共停车位只是城市的一个细节问题,昌邑市把细小文章做足,通过扎实做好规划布局、管理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使得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该市连续8年迈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投资潜力百强”,入围“绿色发展百强”“科技创新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
  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是个老难题,也是考验城市管理的一个细节问题。昌邑市开展了餐饮油烟扰民专项整治行动,对市区101家烧烤店进行摸底检查,要求所有餐饮、烧烤经营业户达到“进店吃、进店烤、进店排”的“三进”标准,不得存在噪音、烟尘扰民等现象。目前,昌邑市有500余家餐饮店已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改善了城市经营秩序和环境。“夏天晚上,烧烤油烟味大。如今,没了露天烧烤,空气也不再有呛人的味道了。”昌邑市民徐女士说。
  记者在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采访时注意到,为了保证执法时间无空隙,他们还实行错时上岗,调整部分执法人员工作时间,早上6:00至8:00、中午12:00至14:30、傍晚18:00至19:30三个空档时段安排专人值班,对天水路、奎聚路、城里街等易出现流动摊点的重点路段进行巡查。
  除了做足细小文章,昌邑市还立足特色优势,按照“科学定位、拉大框架、挖掘内涵、塑造形象”的发展思路,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城市发展定位、总体布局、空间结构,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设“低成本、高幸福、大生态”的现代化宜居城市,是昌邑市从实际出发的目标定位。低成本,就是降低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形成低居住成本聚集效应。高幸福,就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大生态,就是突出“水绿”特色,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天朗气清、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建设宜居宜业的园林城市。
  与此同时,昌邑市聚焦效能提升,以模式创新增强城市管理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推行精细化、智慧化、协同化的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在昌邑市区,便民市场与流动摊点并非一关了之。由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协调建设的东苑便民市场,就作为占道摊点的集中经营场所,吸引了150余处被取缔的流动摊点进入市场经营,有效改善了交通状况,整治成效显著。“我们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全国文明城市等‘九城同创’为抓手,聚焦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市政设施提升等重点环节,精准施策、精细管理。”昌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洪刚说,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级)首年测评中,昌邑市成绩列全省县级提名市第3名、潍坊市第1名。
  记者了解到,昌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19个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已经建成运营,城市智能大脑、智慧河湖、智慧教育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规划设计、信息集成、技术水平和运营效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容纳国土资源、城市地理、基础设施等城市数据信息12.4万条,城区所有的窨井盖、路灯、水气暖管道等城市部件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有效整合公安、交通、建设等10多个部门安装的2.5万多个摄像头,建成统一视频监控平台和制高点监控,中心城区监控实现无缝隙覆盖,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昌邑市还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持续改善城市面貌,丰富城市内涵,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一方面,做好“基建引领”文章。2018年,昌邑市投资5000余万元,对绿博大道、天水辅路等6条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十七横十八纵的城区交通新网络。同时,加大排水设施维护力度,疏通排水管道4.2公里,海绵城市面积达到4.65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比例达到88.4%,改造力度和提升幅度均居潍坊市前列。
  另一方面,做好片区开发文章。昌邑市坚持把大片区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抓好四个千亩级片区建设,不断丰富城市功能品质。其中,3000亩棚改民生片区,实行就业、医疗、教育等“一体化”集中安置,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居住社区。2017年以来,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4亿元,完成棚改787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