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住了一辈子的土台子,要搬新家了!”

滨城滩区群众迎来生活新光景

2019-07-19 作者: 李剑桥 来源: 大众日报
  □李剑桥 报道   滨城区市中街道刘口居委会拆迁协议签约现场。
  □本报记者 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 李荣新 梁连斌
  
  “搬出黄河滩,住上新楼房。”这是黄河滩区几代人的梦想。看着每天都在长高的新楼房,高振明近来心里特别高兴,“住了一辈子的土台子要搬新家了!”。
  自从听说要异地搬迁,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谢家村村民别提有多高兴了。“3月11日,全村169户村民一上午的时间全部在黄河滩区迁建补偿协议上签了字。”村党支部书记高振明说。
  而在谢家村正北方1公里外的城区,就是黄河滩区居民外迁安置工程——黄河馨苑项目,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滩区居民外迁至主城区的安置项目。
  像谢家村一样,黄河滩区,滨城区共有7个村外迁安置,全部坐落于市中街道辖区内。历时3个月,全部完成7个村居、1664户5420人的迁建协议签订工作,速度之快,出乎大家的意料。
  高振明今年78岁,他说自记事起,经历过15次黄河发大水,每次村庄被淹,房屋折裂,房台下沉,庄稼无收,致富无望,逼着村民筑台盖房。
  黄河水患,让一辈辈生活在滩区的群众将辛辛苦苦积攒的大部分积蓄都花在筑台盖房上,房台也越筑越高。在当地流传着“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顺口溜。
  7月12日,记者走进谢家村,房屋高矮不同,街道高低起伏,如同“过山车”。这一独特的“村貌”源自村民房台高低不同所致,高的有七八米,低的也有四五米。
  “搬迁国家有补偿,村民基本不用花钱。”村民刘恩房说。
  “采用货币补偿、住房优惠安置的方式。户籍人口按每人40平方米的指标面积安置,购房享受优惠价;院落房屋面积超出人口指标面积的,享受购房的安置价……” 市中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元宏介绍,“考虑村民筑台花费,院子面积按每平方米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偿。同时,根据拆迁进度,还制定了拆迁奖励办法,全村按期拆完,每户能多奖4万元。”
  “旧房按一平方1500元、院子按每平方米150元补偿,新房每平方米1750元,我家补偿款就够新房款了,买了2套。”刘恩房很满意。
  滩区迁建是国家工程。市中街道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反复测算、交叉测算”的办法,对迁建院落全部登记造册,逐户逐人计算,实行一户一档,让拆迁户“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安置意愿清”。 
  “搬到城区,住上楼,环境好了,孩子们上学、老人就医更方便了。”刘恩房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让滩区群众彻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摆脱贫困落后局面,按照黄金地段搞安置,高点定位做规划,真正把外迁安置区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让群众住得放心、舒心。”谈起项目建设,滨城区委书记张宝亮说。
  走进黄河馨苑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自去年6月开始打桩,总建筑面积42.1万平方米的外迁安置区,目前正加紧主体施工,大部分工程主体框架已完成18层,最快的已到22层,计划今年8月底主体框架封顶,预计明年10月份搬迁入住。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安置区还配套建设一栋公共服务中心,一座幼儿园。
  除安置区项目此外,滨城区18个旧村台改造提升方案已通过评审,即将进场施工;45.34公里临时撤离道路完成29.64公里,二期15.7公里完成招标和施工合同签订,年内全部完工,明年全面完成迁建任务。
  滨城区1.42万滩区群众正在黄河滩区迁建工作的承载下,缓缓拉开新生活的帷幕。
  迁得出,安得好,能致富。将黄河滩区迁建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迁建村居土地大部分已流转,一条沿黄高效生态农业区正在规划建设中。谢家村530亩耕地,其中300多亩按照每年10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给一家企业搞起生态农业种植,几十名村民在企业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