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000多公里,因援藏而“牵手”——

助力昂仁脱贫,展现淄博担当

2019-07-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杜清亮 王哲 报道   6月14日,昂仁县秋窝乡当通村的群众正在侍弄黄瓜。
  □ 本报通讯员 杜清亮 王哲

  今年6月底,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结束3年援助生涯返淄。自1995年5月对口援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承担政治责任,与当地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书写了淄博援藏干部的奋斗者答卷,为昂仁县提前实现脱贫摘帽作出了淄博贡献。
蔬菜大棚撑起脱贫致富梦
  淄博,地处鲁中;昂仁,位于西藏东南。相距4000多公里,却因援藏而“牵手”。这个季节的昂仁,蓝天白云,风光旖旎,景色秀美。
  6月14日,在距离县城15公里的秋窝乡当通村的蔬菜大棚,几位藏族群众正在侍弄棚里的黄瓜、西葫芦。高原日晒充足,作物长势喜人。
  “之前打工要到800公里远的阿里地区,收入也不多。现在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能收入1000多元,对家庭状况有很大的帮助。”村民德吉曲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自2016年进藏以来,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和“充满激情、昂扬向上、勇于担当、敢打敢拼、团结和谐”的淄博援藏精神,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目标,积极推动援藏工作与当地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经过调研,投资334万元于2018年8月建成了昂仁县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秋窝乡当通村蔬菜大棚,并成立了昂仁县第一个规范化蔬菜种植合作社。
  “之前没建温室大棚的时候,当通村老百姓一年收入最多3000多元。”秋窝乡党委副书记巴桑卓玛介绍,在淄博援藏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经建了16座温室大棚。大棚采取“合作社+承包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利益链接30户贫困户,10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年分红300余元,带动贫困户脱贫。每个打工的贫困户不但每年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每座温室大棚每年还能给村集体经济创收2000多元。
多个扶贫项目西藏开花
  日喀则素有“世界青稞之乡”的美名。经过充分考量后,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投入引导资金150万元,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全县第一家规范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西藏金满地青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7月底投产。正式运转后,既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还能为当地政府上交可观的税收,被视为昂仁县脱贫攻坚的龙头产业项目。
  昂仁县桑桑镇出产的酥油是一绝,味香色美。在淄博援藏干部帮助下,当地组织实施农牧产品提质提效品牌认证工程,成功申报了桑桑酥油、桑桑奶渣、桑桑牦牛、桑桑牦牛肉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提高了昂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带动了全县农牧产品生产及种养加工业发展,使2.1万农牧民直接受益。
  一个个精准扶贫项目,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搭起了淄博助力昂仁脱贫的脊梁。“只要是有利于昂仁发展进步的、有利于改善民生的、有利于两地互利共赢的,他们从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勇于担当。”昂仁县委书记李有平这样评价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
  援藏项目建设全员参与,一线工作,手续办理快、开工时间早、施工管理严、竣工验收迅速,投入使用及时,三年援建重点项目两年完成,被山东省管理中心组和日喀则市发改委誉为援藏项目建设的“昂仁速度”。2017年12月,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获得“援藏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2018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3年来,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投入450万元实施了8类30余批次交流培训项目,党政干部、基层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教育卫生技术人员、农牧技术人员、文化艺术人员、青少年等参与培训,两地共计4000余人参加交流。
  为保障群众脱真贫、真脱贫,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将援藏资金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聚焦倾斜。
  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组长、昂仁县委常务副书记何恒斌介绍:“我们按照‘激情援藏、真情援藏’的工作理念,把帮助昂仁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援藏的第一要务。”
  3年来,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科学把握对口支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提升援助的质量和效益,切实让老百姓见到变化、得到实惠,尤其在农民增收、产业发展、脱贫奔康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援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昂仁县平均海拔4513米,是山东省对口援建5个区县中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县。淄博市第八批干部援藏期间,正是昂仁县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经过奋战,2018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对于离开昂仁县的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而言,“昂仁是第二故乡,我们愿意领着群众一起改变现状,助力昂仁脱贫,展现淄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