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画意摄影的画意之辩

2019-06-14 作者: 高峻 来源: 大众日报
  □高峻

  画意摄影流派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在历经“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后画意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后,于20世纪20-30年代早期分为两派,属于很典型的源自西方的艺术思潮。画意摄影流派在20世纪20-3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一经传入就与中国传统绘画审美观相结合,成为中国摄影艺术的主要流派,涌现出一大批擅长画意摄影的摄影师,如陈万里、刘半农、郎静山等。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巧妙地将西方摄影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东方艺术,可为摄影之助,摄影亦足证东方艺术”,形成了鲜明的中国审美特色,成为中国摄影史中的经典。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审美追求的日益提高,画意摄影又一次在摄影界复苏活跃起来,成为摄影消费的主流。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命名的“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两届,旨在鼓励摄影师们创作出更多东方视角的画意摄影佳作。而随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画意摄影作品的大量涌现与广泛传播,人们对画意摄影的关注也持续升温,与此同时,面对画意摄影呈现的不同方式,画意摄影中“画”和“意”哪个是创作的重点,是创作者必须厘清的关键问题。
一、画意摄影之“画”
  画意摄影以其唯美的绘画风格来表达人文美与自然美的特点,一直是摄影艺术里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画意摄影中的“画”是指画面,用类似绘画的形式来呈现摄影作品,强调画面中影调、线条、平衡等美学元素的重要性。画意摄影师强调通过对画面中影调以及光线的控制,使作品呈现出类似于绘画风格的艺术美感,主张作品的美感比题材本身更重要。画意摄影是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摄影师在拍摄画意摄影作品时,通常会在前期构图或者光线及环境氛围的把控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为画面中的拍摄对象增加其本身所不具备的某种意念之美,也就是用“画”的形式来表现作品中的“意”。
二、画意摄影之“意”
  大多数人谈及画意时,多偏重于意的感受。画意摄影的主要精髓在于意蕴,其本质是对意的表达。如刘半农在《半农谈影》中指出,画意,乃是把摄影师感受到的意境,借相机表露出来,体现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意境”美学。“画”是表达意的载体,而“意”是画内在韵味的体现,是摄影师的精神感悟和审美情趣。在摄影画面当中,虽然构成元素是摄影师记录的客观景象,是写实的,但是画面内容主要来源于摄影师的主观意象创造,它超越了镜头下的真实感,实现了心与物的交叉,空与实的置换,呈现出摄影师所描绘的意象世界。在画意摄影当中“画”的元素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意”的表达才是整个作品中具象思维过程的反映。画面为意服务,意为画面增加耐读性。“意”来源于我们内心当中的创作与自由,是一个有关精神感悟与情感表达的过程。如郎静山所说,“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要有艺术性,作品的本身内容具有深刻的意义,要做到余意无穷。”
三、画意摄影重“画”更重“意”
  在我国传统美学观念中,意境美最具有民族价值观和审美观,比如中国画就极为注重对意境的表达,“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其最高境界就是体现出画面的意境。“一幅画就应该像一首诗、一阕歌,或者一篇美的散文”,傅抱石如是说。没有内涵的唯美是没有生命的、浅薄的美,画意摄影也不能仅追求绘画形式上的唯美,其创作精神同样要体现在美学方面。画意摄影更应该像一首诗、一阕歌、或者一篇美的散文,能表现出由心境衍生出的意境,也就是画意摄影中的“意”,并且“意”主要取决于摄影师的观看视角。摄影师在画意摄影的创作中注入了本身的主观意象,并赋予其不同的展示方式,追求作品当中的主观性,抒发作品背后的意蕴。因此,画意摄影应是用画的方式来表现心中的意境,画意即心意,将内心的意境表现在作品中,“意”才是整个作品的灵魂。
  目前一些从事画意摄影创作的群体对画意摄影存在着误解,在他们看来,通过摄影技术将图画的构图或意境原本地呈现出来就是“画意摄影”,他们热衷讨论的创作手法实际上都是如何呈现“画”,而不是如何体现“意”。此外,近年影楼中出现了很多国画风格的画意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多数以古画为背景,再加上一些传统元素如古装、器具、配饰,亦或加入中国绘画的元素,后期再模仿工笔画进行制作,就合成了一幅画意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无论选择水墨风格还是工笔风格,都是以仿画的形式出现,没有脱离对“画”的形式上的刻意追求,缺少的是作品灵魂“意”的体现。而有些摄影师则注重在创新与思考中创作出更有画意的作品,他们利用内心世界来理解客观对象的外形之美,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反思与理解,传承绘画中的意象特征,把自己的思维与意象融入画面,从而营造出一种意境之美,使画面更加耐人寻味。
  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摄影艺术同样是人类思想情感的体现,而硬件和软件的迅速更新为创作提供愈加广阔的空间,画意摄影更应注重为作品赋予独特的意蕴,建立与观众之间更深的感情沟通,作品不仅有“画”更要有“意”,才能意味无穷。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文化将与现代多元文化进一步交织融合,这是画意摄影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画意摄影的意蕴也会在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尽管世界文化艺术琳琅满目,但画意摄影终究是来自于意境的显影,不是“拷贝画意的复制品”,更不是“画意的陈词滥调”,而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美学的主观摄影。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