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从9届中国画节看潍坊书画市场风向

2019-05-17 作者: 谭佃贵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谭佃贵
    本报通讯员 李增平

  4月19日—23日,2019第九届中国画节在潍坊举办。中国画节从2011年开始至今,已在潍坊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在第三届中国画节上,中国画协会授予潍坊“中国画都”称号。中国画节的成功举办,奠定了潍坊在国内书画交易市场的有效地位,使潍坊书画交易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基本局面。中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潍坊。潍坊书画市场成了全国书画市场的风向标。
  书画经营暗合三个枢机: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当前潍坊的书画市场,更应遵循规律,潜心细酌。
  拿得起,是一种科学的经营观。业者也好,藏者也好,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契合时的一种经营动作。条件具备了,又有所爱有所利,收、藏、卖皆为水到渠成之事。资金充裕时,可收点、藏点价值大的东西,搞些大动作渲染一下;资金匮乏时,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可酌情弄点价值小的东西。该锦上添花时尽量去添,雪中送炭的事尽量去做,但切忌不切实际。
  据记者了解,一位长期在国外寓居的书画收藏者,收藏的中国书画作品不在少数,回国定居后依然乐此不疲,大的拍卖场、小的跳蚤市场,时不时都可见到他活跃的身影。他孜孜不倦的收、藏、卖——卖、藏、收。他的路子基本就是钱宽裕时买大师的、大家的、大人物的作品,形势好时再卖一部分,一时手头紧也不闲着,淘些小东西、小物件。如此循环往复,这二十几年下来,竟也淘得国宝级、大师级、大家级的不少作品。他的库房里也从不缺少有潜力的中青年人士的作品。
  放得下,是经验、学识、权衡的问题。“放得下”既非不思进取,也不仅仅是以退为进,反倒是个让人轻装上阵、智勇拼搏的节奏。古有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安静一下,深呼吸一下,还要再出发,“舍得”二字其实就很好地注解了“放得下”。
  经常行走于画廊间,看到的一些现象引发了记者沉思:某老板深谙国内一线书画名家,对他们的学养、作品行情了如指掌。一次,他倾情的画家因急需资金欲出手一批作品,皆是心血之作,价格也较合适,但这位老板苦于资金紧张,便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经历数番游说,终于促成三家投资,把这批画品一举买下。随着这位画家作品价格在全国市场迅速蹿升,本来打算合伙只会小赚一笔的他,反倒赚了个盆满钵满,还自存了几幅画家的经典之作。类似方式还有:营销渠道的合作、画品互补的合作、价格话语权的统一联盟、宣传上的共同发声、大区域内的战略协同等。
  想得开,更多的是指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积蓄力量、以待一逞地沉淀升华。一次,记者在京遇上一位经营书画的家乡朋友。他来京已四月有余,干了三件事:一来充电,先报了个某大学某教授工作室的课程班,研究从作画到经营,从专业到国学,从西方文化到中国传统等一揽子学问;二来招贤,空暇之余把他选定的几位目标画家访了个遍,定下了未来三年至五年的远期规划;三来摸底,摸文化市场改革政策的底,摸青年画家的底,摸京派画廊经营之术的底。他说:“应该在经营中改变了,不独立思考不行了,不深谋远虑不行了,不专心致志不行了,不顾全大局不行了。”这番话令人耳目一新。
  在潍坊,还有许多像这样有思想的书画经营者正破茧而出,引领着中国画都的书画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