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质量性能上做精做强,在品牌价值建设上孜孜以求

“一个企业不能只有产品没有品牌”

2019-05-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方大新材料公司工作人员检查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钢丝圈。(资料片)
  □ 本报记者 刘 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李 岩

  日前,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方大新材料公司成功研制出石墨烯管材,其产品性能远远高于传统矿用管材,可满足高瓦斯矿井井下管材的特殊需求,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将石墨烯应用到聚乙烯管材产品中的企业。该产品现已接到1000余万元的生产订单,并成功申请产品发明专利。
  据方大新材料公司总经理王晓华介绍,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完成销售收入3809万元。其中,外部收入3122万元,占比达到81%,同比增长300%。
  拥有符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产品,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提。方大新材料公司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作用,先后与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等10多个院校合作,下功夫做好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升级改造,相继开发了3类高性能管材新产品。
  跳出煤炭行业谋市场,方大新材料公司对客户“有求必应”。针对胜利油田钢制油管使用寿命较短这一现状,他们主动为其设计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管,将油管使用寿命延长3倍以上。前沿的技术吸引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延长石油江苏分公司等客户的青睐,2019年,该产品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同时,方大新材料公司为胜利油田研发设计的耐高温聚乙烯复合型保温管,解决了原运输石油管路保温和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现已接到20万米订单,下一步将在油田全面推开。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2015年,方大新材料公司年产值仅有3000万元,2018年产值达到2.8亿元,4年时间产值增长8倍多。在王晓华看来,成绩的取得,销售人员功不可没。
  该公司挑选17名员工组建成立了3支销售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将销售市场辐射到宁夏、内蒙古、陕西、四川等20多个省份。一方面,利用网上大数据的优势,与百度、搜狗等网站合作,只需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与其相关的关键词,便可立即登录该公司网页,并可享受24小时在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线下走访、发放资料以及加强与水利局、燃气公司等当地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等方式,积极寻求大的代理商合作,利用代理商的资源展开产品的销售,目前拥有70多个大区域的一级代理商。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先后参加榆林、太原、鄂尔多斯等地组织的产品展会10多次,吸引了宝峰集团等20余家客户主动到方大新材料公司洽谈业务。
  在做实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方大新材料公司还将目光瞄向国际市场,借助国有企业在国际上的“红色”品牌影响力,设立了国际贸易销售平台。前不久,该公司生产的高耐压钢丝网管材赢得波兰一家客户青睐,完成两笔订单,双方现已签订了长期供货合作协议。在大力进军欧洲市场的同时,该公司还积极进军非洲市场,先后与几内亚等国家的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目前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客户的订单纷至沓来,生产线自然要“跟得上节奏”。“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主动与清华大学对接,在生产线的两头做文章,定制了5台机械手用于原料投料和末端成品处理等工序,将人工操作变为自动作业。改造完成后,预计每天可减少12个人工,节省费用4000元。”王晓华介绍,针对绕丝工序占用人工多、速度慢的实际,他们还将在年底前引进智能机器人,实现减人提效。
  一手抓产品研发,一手抓规模扩张。4月2日,记者在该公司管材一车间看到,从白色的塑料颗粒上料,到加热挤出冷却,再到激光打码切割……车间12条生产线全部负荷运转,车间工人穿梭其间,一片繁忙的景象。而3年前,这里只有3条生产线,能耗高、产量低、产品质量也上不去。
  王晓华介绍,原生产线加工一吨塑料的电费就要占到生产总额的85%,一个月仅电费就高达40多万元。新生产线安装投产后,每吨产品可节约电费500元,每年可节省电费400余万元。
  2018年1月,山东方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新上了10条国内先进生产线,4条国外进口生产线。当年,为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费用,他们还投资1.5亿元在陕西省长武县成立了分公司,建立了6条生产线,分公司投产当年就实现收入2000余万元。
  截至目前,该公司产能已由之前的6000吨提高到30000吨,产能位居山东省第二位。生产的产品也从单一口径、单一品种扩展到聚乙烯管、涂塑钢管、钢丝网骨架管等5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涉及民用基础设施和煤矿、电力、消防、化工等领域。
  “一个只有产品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自身优势,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做细做精做强,不断提升品牌的内在价值,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追求高质量发展。”王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