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曲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张瑞甫:

让青年学子实现“人生最优”

2019-05-14 作者: 吕光社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王浩奇
  
  4月30日晚7点,曲阜师范大学综合楼,张瑞甫教授正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张瑞甫当天上午收看了电视直播,便忍不住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家都应当按照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努力成才,尽展其才。”
  张瑞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37年来,他坚守三尺讲台育学子,不仅成长为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而且是人生最优学与社会最优化原理的创立者。
  有人认为,思政课“假大空”,谁都能讲,但张瑞甫却认为,思政课是筑魂育人的第一“金课”,对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不但要求教师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还要求教师有历史纵向的眼光。为此,他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及古今中外相关学术名著。1990年开始,他先后出版了被誉为“最优学三部曲”的《人生最优化原理》《社会最优化原理》《人生最优学新论》,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5月3日,记者与河南大学教授赵清文聊起张瑞甫老师,他说:“跟张老师上课是比较幸运的经历,他给我们很多的人生指导和鼓励。”2000年,赵清文考取了张瑞甫的伦理学硕士研究生,但成绩并不是太理想,张瑞甫鼓励他不能因为基础差、家庭条件差而自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在张瑞甫的引导下,赵清文成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但考虑家庭条件不是太好,“上还是不上”,正当他犹豫不定时,张瑞甫给他送来5000元钱,让他当生活费。“张老师对我的教育,也影响着我现在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学问,我们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一代代延续下去。”
  在教学实践中,张瑞甫努力将人生最优化原理与方法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他所带的研究生连续几年都考上了名校名家的博士研究生。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刘金文博士对张瑞甫深入浅出的教导记忆犹新,“张老师总是循循善诱,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的处境、条件,作出最优的选择,实现最优的价值。我硕士专业是语言学,但博士专业是古代文学,写博士论文时就感觉积累不够,但我受张老师的启发,写论文以语言为依托,形成学科交叉方向,博士论文完成得很轻松。”
  张瑞甫讲人生最优化原理时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当只有一个热水龙头,甲、乙两个提水人同时到达,甲提一个水桶,乙提一个暖水瓶,水桶2分钟灌满,暖水瓶1分钟灌满,问:谁先灌水最节省时间?表面上,无论谁先灌水,灌满两个容器的时间是相等的,都需用3分钟。而实际却不然,如果甲先灌、乙后灌,则甲、乙两人灌水加陪等时间共用2+2+1=5(分钟);而如果倒过来,乙先灌、甲后灌,则甲、乙两人灌水加陪等时间共用1+1+2=4(分钟)。显然,乙先灌、甲后灌,是时间排序的最优化方法。”
  这种生动形象的举例解说让学生茅塞顿开。“通过听张老师的讲课和报告,我获益匪浅,会对今后的人生作更好的规划。”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大一学生张崇庆是张瑞甫的一位“粉丝”,他常用张瑞甫的话来激励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张瑞甫认为,至善,其实就是最优。人成才的最优化原则主要有三项:建树正确观念心态、确立人生最佳目标,以及规划和实践人生最优道路。
  为此,他常常教育学生,既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牢固确立人生最佳目标,科学规划和实践人生最优道路,满怀信心,开拓奋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