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五莲互助养老成山村妇女脱贫、独居贫困老人解困的双赢举措——

贫困独居老人有了免费午餐

2019-05-09 作者: 吴宝书 纪伟 来源: 大众日报
  □纪伟 许亚赛 报道   五莲县石场乡南仲家村贫困老人正在互助养老幸福院吃午饭。
  □本报记者 吴宝书 纪伟 
  本报通讯员 李维江 李绪业

  有了米、有了面,但独居的贫困老人依然吃不上热乎饭。在五莲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58.7%,独居户占43.9%。有没有一种好的形式,破解独居老人脱贫解困的“最后一米”呢?
  “人间重晚晴,夕阳别样红。”五莲县近年来创新实施“互助养老扶贫”,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与贫困失能老人结对帮扶,变送钱、送物为送服务、送关爱、送岗位,按照“居家养老、邻里互助、政府引导、多元投入、脱贫解困”的工作思路,给老人送去免费的午餐,同步解决山村妇女贫和独居老人困这两个难题。
山村经验在全省推广
  4月26日下午,五莲县石场乡仲家崖前村党支部书记仲召春走进一户农家院,看望91岁的独居老人仲济苍。虽已过耄耋之年,老人站起时腰身也不见佝偻。当仲召春问起中午的饭菜是不是可口时,老人大声说出了“不糙!不糙!”几个字。这在五莲方言里的意思是“挺好”。
  “今天中午食堂十一点就开饭了,村里的互助养老服务站现在聘请了一位贫困妇女,给村里的9位老人做午饭。有时候老人们十点多就到服务站等着吃饭,所以服务站开饭也比较早。”在距离仲济苍老人小院几十米的互助养老服务站,仲召春说。
  这间装着防盗门的砖瓦房,是2017年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兴建的,专门用作互助养老扶贫项目。砖瓦房朝南的外墙上悬挂着一个空调外机,宽敞的屋里摆着两张方桌与几个玻璃杯。“老人们平时就在这里吃饭,冬夏时开着空调,比在他们自己家里舒坦多了。”仲召春介绍。
  据五莲县扶贫办介绍,2016年时,该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探索实践了“互助养老扶贫”模式,全村38户贫困户仅用一年时间就全部脱贫。目前,五莲县已在108个村聘请护理员205人,照顾690名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口,将互助养老扶贫作为一项长效机制运转下来。
  据了解,这一模式在我省全面推广后,共聘请护理员3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45万人,照顾贫困老人9.29万人。张守英也因此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担当作为好书记”“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脱贫解困的“双赢”创举
  目前,除了为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餐,五莲县各村居在推进互助养老扶贫项目时,也结合各自村居的实际情况,将这一制度不断完善。一些村居结合贫困失能人口的特点和需求,明确了以“五助”和“四查”为主的护理服务内容,在送餐做饭之余,定期帮助老人们清洗衣物、打扫卫生、做家务农活、外出代购,每周上门走访查看老年人吃、穿、住、医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老人所需并提供服务。
  76岁的郑崇结老人家住五莲县石场乡南仲家村,自2018年开始,村里以每月700元的待遇聘请了4个贫困妇女进入政府公益性岗位,办起了互助养老幸福院,将村里像他一样的11位70岁以上老人供养了起来,不仅在互助养老幸福院内集中供应午餐,还以结对养老的方式照顾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村里没办互助养老幸福院的时候,一盆白菜面就是我的一日三餐,虽然也经常有人送来米面肉菜,但我一个人没心力炒菜,大多数时候就是简单吃点。现在每天中午幸福院里都有热乎饭菜,白菜面条就是早晚吃一点了。”郑崇结说。
  在南仲家村互助养老幸福院里,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张“互助养老”扶贫服务项目表,除了助餐服务外,还有帮助老人通知村医上门量血压、测血糖,到老人家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等助医、助洁服务,每个服务项目后面还标注了服务时间。
“一张煎饼”供养11位老人
  郑崇结老人所在的南仲家村利用“一张煎饼”,供养了包括郑崇结在内的11位老人。
  “盖房子、买设备、支付护理员工资这些‘大头’都由政府解决了,但是维持幸福院日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村里自己解决。我们村想到的办法是卖小米煎饼。”南仲家村党支部书记郑淑红说。
  南仲家村地处山地,村里出产的小米品质优良,纯手工制作的小米煎饼带着“山里味道”,成功切中了城里人的需求点。郑淑红通过微信朋友圈将小米煎饼卖给城里的朋友,把煎饼生意做了起来。互助养老幸福院开办几个月后,郑淑红就把自家的煎饼鏊子搬到了幸福院,安排4名护理员每周一三五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烙煎饼,将卖煎饼的收入用于维持互助养老幸福院的运转。
  “摊一次煎饼有180元左右的收入,一周就可收入550元左右,除去成本,利润约有400元,基本上能覆盖老人们吃饭的费用。”郑淑红说,“同时,从卖煎饼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作为护理员的绩效工资,不仅加速了护理员脱贫,互助养老幸福院的资金也越来越充足。”
  随着“一张煎饼”资助互助养老幸福院的模式愈发成熟,郑淑红开始打算扩大互助养老幸福院的规模,聘请更多的护理员,将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也纳入互助养老的范围。
多种互助养老模式“各显神通”
  自2017年以来,五莲县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49万元,用于互助养老场所改造、配套购买生活设施等。该县“慈心一日捐”项目也每年拿出不少于50%的资金用于补助互助养老日常运营开支。此外,该县财政每年统筹50万元,专项用于非公益岗位互助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并开发了89个互助养老扶贫公益岗位,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护理员全部纳入公益岗位。
  多项政策“组合拳”解决了互助养老项目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在这个基础上,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各显其能筹措互助养老项目日常运转的资金。
  扶贫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庄,用项目收益来保障。中至镇利用果蔬大棚、农家乐、林果基地等60余个产业扶贫项目的收益,为11个村的互助养老食堂“造血”,保障了互助养老机制长效运转。
  一些集体经济不宽裕的村,把重点放在慈善募集上。街头镇的下官家沟、上芦沟两个村,引入志愿扶贫项目“摆渡爱心食堂”推进互助养老,每月能为村里提供价值500元的米、面、油等各类食材,大大减轻了村集体负担,使23名老人吃上热乎饭。
  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也被组织起来,实现部分收益。石场乡仲家崖前村流转出1亩土地用于开展“幸福菜园”工程,组织互助养老院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进行义务劳动,种植当季蔬菜,实现自给自足。同时,让老人在空闲时间养殖黄粉虫,年增收8000余元,全部用于老人日常就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