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铁路船长的信念与坚守

10本职务证书见证新中国70年航海事业的巨大变迁

2019-04-30 作者: 常青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常 青 

  在渤海湾上,有一位铁路船长,从驾驶千吨级的小拖轮、日本的二手船,到万吨级的豪华客滚船,一直到亚洲第一铁路轮渡,指挥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客滚渡船,见证了祖国70年航海事业的飞速发展变化。30年间,从二副到高级船长,他一共拿到了10本职务证书,共有12次职务和船舶等级上的变化。他就是中铁轮渡公司高级船长王秀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渤海湾两岸的人们出海,还多靠手摇橹船、渔船、木质汽轮,岸上的年轻水手扬臂将缆绳抛出,望着小船悠悠地驶离码头。数十年过去了,渤海湾两岸风光的变迁,承载着两岸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而今,设施一流的万吨级豪华铁路客滚船,让乘客如履平地,舒适安全。王秀义亲眼目睹了渤海湾上日夜往复的艘艘渡船,以摆渡人一如既往的信念与坚守,为这70年的变迁奇迹,作了最佳见证。
  今年52岁的王秀义出生在航海世家,大连航海学院毕业后便开始了三十年的海上事业。回忆起刚刚上船的经历,王秀义告诉记者,刚开始,都是千吨的小船,吨位小,设备落后,生活条件也差,船舱门一开,汗臭熏人,船长的座位是木凳子,夏天驾驶室里没有空调,非常炎热。船上也没有对讲机等通信设备,行驶在海上靠罗经、声号,基本依赖船长的经验驾驶。 
  随着国家强盛、国力增强,航海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我现在驾驶的铁路客滚渡船属世界一流技术装备、国内最大的客运滚装渡船,担当的是亚洲最长的铁路轮渡航线。渡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全电力吊舱式推进系统,拥有GPS定位系统、IRS识别系统、电子海图等助航设备。以前雷达扫描只能看到一个点,具体是船舶还是浮标、小岛等不太确定,需要肉眼确认。有了电子海图后,可以直观看到整个图像,识别海上移动目标,判断是否对我们的渡船有安全威胁,”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王秀义感慨地说,自己的父辈都是驾驶国外淘汰下来的旧轮船,现在自己指挥着国内自己制造的豪华滚装船,心里感到非常自豪。
  作为一名船长,不仅要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更需要高度的责任感。为了保证渡船的运行安全,每次开航前,他都要到火车舱和汽车舱逐一确认车辆加固情况,轰鸣的机器声,穿过隔音耳机,还是震耳欲聋,遇到问题,王秀义便通过手势,与同事们交流。有时他也会在凌晨两三点,在大家最容易犯困的时候,来到驾驶台,调节大家的工作状态,确保航行安全。
  工作上,王秀义要求严格;生活上,王秀义心思细腻。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是寂寞孤独的,没有骄阳下的喧闹繁华,更没有夜晚的霓虹闪烁,船员们一连在船上漂泊几个月,工作、生活难免枯燥,尤其是生病、过节等特殊时段,更是思亲念家。于是王秀义经常利用靠泊时间,在渡船上召开船委会,举办联欢会、小型问答、趣味比赛等小型活动,丰富船员的业余生活,以缓解船员的思乡之情,增添工作中的乐趣。
  由于船员特殊的工作性质,在大海上漂泊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是常态。工作三十年,王秀义没能与家人聚在一起过上一个完整的年。王秀义说,他喜欢大海,热爱工作,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他的命运就和大海系在一起,和轮船系在一起,和旅客的生命安全系在一起,每当看到渡船缓缓驶离码头,岸上连连挥手告别的人群,作为一名船长,他要带领全体船员保证航行安全,既有自豪感,更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