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释放流动性更注重结构性调整

2019-04-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盛刚

  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逆周期调节的总基调不会变化,但会根据实际掌控预调微调的力度和节奏,也就是说,相机抉择特征会更加突出
  4月23日市场传言称,25日起央行拟对农业类银行定向降准,但当晚央行就透过《金融时报》予以“打脸”:此事不实。这已是一个月内央行第二次对降准传言辟谣。虽未降准,不过央行却在第二天推出了2674亿元的“特麻辣粉”(中期借贷便利操作,TMLF)。紧接着,在2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针对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担心,央行有关人士又作出回应:以前没有放松,现在也谈不上收紧。
  这厢辟谣定向降准,那厢实施TMLF,央行预期管理的用意明确,近期就别惦记降准了,但流动性该释放还会释放,不过比起总量加持,央行将更加注重流动性的结构性调整。货币供给要松紧适度,重点是疏通传导机制,对准薄弱环节发力,让释放的流动性更多地导向实体经济,央行近期的操作思路相当清晰。
  今年1月两次降准,M2和社融增幅远超预期。经济开始向好的背景下继续降准,表明宽松的边际仍在扩展,可以给企业降低融资压力,也为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对市场来说,这是“趁热打铁”,但在央行看来,这可能导致“火上浇油”。因为经济虽然暂时企稳,但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并没解决,而且也不能指望降准解决。目前我国利率已经比去年下降较多,说明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此时降准再加码,容易推升通胀,也容易推高资产价格,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很大。事实上,今年以来,“猪周期”回归已带来通胀压力,而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也都出现了快速上涨的迹象。近期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重提结构性去杠杆、房住不炒,显然正是基于防风险的考量。虽然,在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小微、民营企业和三农领域仍然缺乏资金,但这种结构性的问题更适宜用结构性的办法来解决。
  当下,TMLF就是比降准更适合的释放流动性的结构性对策。降准属于典型的数量型宽松政策,释放的宽松信号强,不容易控制资金流向,也不具备调结构功能。TMLF则不同。作为一种定向支持工具,创设TMLF就是要缓解民营经济困境、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问题,具有明显的调结构功能。拿4月24日这碗“特麻辣粉”说,金额为2674亿元,操作利率为3.15%,对冲掉到期的7天逆回购的1600亿元后,还可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074亿元。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利率低,期限灵活,释放的宽松信号较弱,但针对性强,显然更有助于实现流动性的精准滴灌。
  用TMLF替代降准,相对以往和预期,短期内货币政策边际上确有收紧之势,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的改变。“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还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满足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央行有关人士如是说。说到底,政策取向没变,关键要“松紧适度”,实际上,无论是之前的降准还是现在的辟谣及推出“特麻辣粉”,无论具体措施是偏松、偏紧还是中性,都是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大框架里运作,目的就是通过及时和适度的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避免市场流动性过少或过滥情况出现。
  考虑到今年全球经济减速态势难以扭转,国内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货币政策仍需为稳增长营造适宜环境,因此,现在谈货币政策变调为时尚早,保持调控和调整的定力至关重要。就是说,既不宜过早转向,导致前功尽弃;也要保持耐心,等待前期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避免过度刺激。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逆周期调节的总基调不会变化,但会根据实际掌控预调微调的力度和节奏,也就是说,相机抉择特征会更加突出。逆周期而动,调整时张弛有道,这正是调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