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新泰连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引进工商资本87亿元,流转耕地56.34万亩,带动23.5万农户增收致富

2019-04-15 作者: 姜言明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编者按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如何下好下活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各地围绕“五大振兴”,立足自身实际,破解发展难题,展开了生动实践。
  让我们一起来看:新泰如何通过“龙头”集聚、园区连片建起大农业,带动广大农户融入产业链条中实现增收致富;寿光如何谋划在新时代创新提升“寿光模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寿光力量。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本报通讯员 赵文存

  脱贫两年的刘家庄,近日又频传捷报:新建村“两委”大院要竣工,百亩林果要丰收。看着山村面貌一天一个样,村支书刘西方喜不自胜。
  刘家庄曾是新泰市羊流镇有名的贫困村,村民靠山种地,一年挣不了几个钱,村集体更是没有来钱项。“那时候,到镇里开会,村里连个车票钱都出不起。”刘西方回忆。现在,村子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他的底气也足了起来。
  去年以来,新泰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连片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良好效果,真正让农民挺直了腰杆。
  记者沿着羊流镇西北方向的丘陵地一路走来,藜麦、茶园、百合种植园映入眼帘,这里是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泰山百合园所在地。
  6年,16个村,流转26000亩土地,上千人家门口就业。惠美农牧将这片曾经没水、没电、没路的荒芜之地,开发成为一个集百合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在它的带动下,近年来,羊流镇先后发展了百合园、猕猴桃园、榛子园、鸵鸟园等千亩农业示范园,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旅游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自西向东形成一条农业产业观光带。
  “‘一产’变‘六产’,这要搁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新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秀新介绍,是社会工商资本的介入,带来了新泰农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当地一方面设立了1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新泰市富美乡村振兴发展集团,采取财政出资、银行融资、企业投资联合的方式,集中资金打造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另一方面,制定出台含金量高的“人才十条”,设立1亿元招才引智基金、2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落实资金、服务、社保等综合性支持措施,为乡村振兴吸纳高端人才。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引进工商资本87亿元,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2家。龙头企业的纷纷落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短短几年,在石莱镇,拥有了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园——泰茶“良心谷”;在翟镇,建起了采煤沉陷区农光互补光伏示范基地;在谷里镇,一座栽植樱桃10万余株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拔地而起……
  如今,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达124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家、家庭农场2010家,累计流转耕地56.3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8.57%,带动23.5万农户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当地以生态振兴为抓手,聚焦农村“七改”和村庄清洁,注重点线面结合,沿线布点、连线成带、成片发展,突出抓好覆盖羊流镇、泉沟镇等12个乡镇、212个村的区域示范片建设,提升区域景观整体效应。其中,2018年市级财政拿出财政收入的12.38%,7.6亿多元,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仅乡村面貌大大改观,同时带动了乡村的产业振兴。
  “去年,光花白鲢就逮了8万斤。”提起村头新建的鱼塘,西张庄镇西白沙村党支部书记范焕银笑开了花。他说,这里南邻柴汶河,原本是一条臭水河,河两岸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别说养鱼,就是浇地都不敢用。”
  西白沙村抢抓新泰市打造“柴汶河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大好机遇,联合当地一家水产养殖公司,投资120万元,将其改造成了一片生态鱼塘。“现在,鱼塘的水全部取自柴汶河,水质能达到二类,每天钓鱼的人络绎不绝。”范焕银说。
  今年,他们计划再投资200万元,将鱼塘改扩建为一个集休闲、观光、垂钓、采摘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届时,每年预计为村集体增收48万元以上。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新泰市委书记刘钦海表示:“在乡村振兴中,我们注重让农民成为产业的受益人,因为只有让农民融入产业链条中,才能实现增收脱贫。”
  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稳定脱贫,87个省市级贫困村全部退出。2018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5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