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寿光模式”迈向升级版

以“六化”为抓手,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寿光力量

2019-04-15 作者: 付玉婷 石如宽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付玉婷 石如宽 报道
  本报寿光4月14日讯 新时代新征程,“寿光模式”如何创新提升?今天在寿光召开的新时代创新提升“寿光模式”研讨会,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就“寿光模式”创新提升路子怎么走、方向如何把握等把脉支招,助推“寿光模式”向2.0版本跃升。
  改革开放以来,寿光以蔬菜产业化引领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带动农民富裕、城乡融合、农村城镇化,被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寿光模式”,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如今寿光每年有8000名以上农业技术人员在全国30个省(区、市)指导农业园区建设或蔬菜生产;而作为设施蔬菜重要发祥地,寿光大棚蔬菜面积已发展到60多万亩,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
  一种经验或做法之所以被称为“模式”,在于它能经受住时间检验,发展动力有可持续性。潍坊市委副书记、寿光市委书记林红玉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寿光模式”亟须通过创新升级,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去年以来,围绕如何创新提升“寿光模式”,寿光展开了全市范围的大讨论,初步确定以生产标准化、蔬菜品牌化、农业园区化、农民职业化、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六化”发展方向为抓手,赋予“寿光模式”新的时代内涵。
  生产标准化方面,寿光将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产业联盟,尽快集成一批“行业标准”并上升为“国家标准”,打造成为全国设施农业标准输出中心。
  蔬菜品牌化方面,将围绕“寿光蔬菜”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单体品牌。
  农业园区化方面,将以工厂化理念建设运营农业园区,推广智能温控、区块链全程追溯等新技术,实现由粗放分散发展向组织化、集约化发展转变。
  农民职业化方面,鼓励农业人才回乡创业,着力培养一批有技术、有见识、会经营的新型“绿领”农民,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宜居化方面,将扎实开展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3年内让全市975个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
  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实现农业生态美、农村环境美、农民精神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逄锦聚建议,对乡村治理新机制的探索,也应成为创新提升“寿光模式”的重要落脚点,着力探索法治德治相结合、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相结合,从过去主要着眼于产业的思维中跳出来,实现“寿光模式”在新时代的拓展。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寿光、潍坊被寄予厚望。”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明子春表示,“寿光模式”创新提升,实际上就是要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寿光模式”,创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寿光模式”,尤其就如何解决好乡村振兴的组织化、标准化、智慧化问题率先展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