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书院讲堂当阵地传统文化汲营养

临沭着力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

2019-01-13 作者: 田茹 实习生 李明强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田茹 实习生 李明强 
  本部通讯员 徐娜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临沭县从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2018年12月29日,临沭县郑山街道高埠前村,沿一尊矗立门前、近4米高的孔子雕像继续向前,就到了化成书院。走进书院,墙壁上贴着各种书画名作,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弟子规》《中华文化经典读本》《百孝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古代私塾式桌椅散布其中,桌上摆放着毛笔、字帖。
  高埠前村小朋友陈长迪正在诵读经典,村里建成化成书院后,每到周末,她都会约上同学一起来看书、练毛笔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她最喜欢诵读的书是《弟子规》。
  徐埠前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京剧文化艺术馆。置身其中,就仿佛坐上了穿越现实的时光机,该村剧团的发展史在人们眼前一一呈现。与之相邻的梨园文化广场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经常有京剧爱好者在这里表演,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吹拉弹唱,热闹非凡。
  “京剧是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许多剧目用生、旦、净、丑演绎了一幕幕多彩人生,弘扬舍己为人、惩恶扬善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徐埠前村剧团创始人朱爱时说,临沭县为京剧文化传承营造了良好氛围,自己也要发动票友,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为传承京剧艺术、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化成书院、京剧文化艺术馆、梨园文化广场是郑山街道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郑山街道党委书记王晓峰介绍,郑山街道围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徐埠前村的京剧艺术馆、后高埠的孝文化讲堂、高埠前的化成书院等为阵地,开办书法、乐器、戏剧、国学讲座和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了群众生活。
  既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在长期的探索中,临沭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振兴实践和经验,那就是“以人为本”。“一项以民为本的好政策能落实好的关键一点,在于让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当成自己的事情。”临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武玉芹介绍,临沭县注重将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参与相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让群众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2018年年初,玉山镇李庄村“软硬兼施”,启动了孝心示范村创建活动。“软件”方面,多次邀请道德模范、讲师到道德讲堂、儒学讲堂开展孝道讲座,坚持每月10日、20日、30日组织党员、群众诵读经典,引导村民用实际行动践行孝文化。“硬件”方面,建设了文体广场、乡村大舞台、图书阅览室等文化场所,建造了乡村记忆馆、农耕文化馆等展览馆,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归属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全村邻里矛盾、赌博闹事、影响治安的事件明显减少,尊老爱幼、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
  大兴镇芦格庄村也不甘落后。芦格庄村孝心村创建有着良好的基础,孝文化长廊、专题墙绘、宣传条幅等随处可见,道德讲堂内电脑、投影仪等设施齐全,还有可以容纳80余人的活动室。这个村每周六组织干部、群众收看传统文化教育视频,不定期组织老人、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孝道文化深入人心。如今,看着全村行孝事、孝老敬亲的良好氛围,很难想象这里曾一度是个“信访村。”
  2018年8月,临沭县孝德文化传播中心投入使用,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志愿者。“志愿者都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受益者,都想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临沭每个角落。”该中心主任胡芳菲说。每到周末,不同身份的学员从各地赶来,现场常常座无虚席,很多是父母孩子一起读,一起学,一起行。中心还成立了“雷锋团”,定期到临沭惠民养老院为老人们理发、按摩,陪着聊天,他们还带去了录音机,每天为老人们播放录有传统孝道文化的节目。
  “如今,老人们吃饭都会相互谦让,让吃得慢的老人先吃。这虽是小事,却是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表现。”临沭惠民养老院院长姚福花说。
  临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武玉芹表示,优秀传统文化就如定海神针,能够点化人心、成风化俗,确保我们的思想不偏方向、不离主线。临沭县将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灵魂工程”,不断向深厚的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让农村和城市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