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实绩有“温度”,惠民答卷有“厚度”,泰安2018年——

1.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9-01-11 作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来源: 大众日报
  ◆贫困村的水泥路越来越宽,越来越长;贫困户学着敲击键盘,把农副产品卖向全国;贫困山沟建起乡村主题酒店并推出系列民俗活动,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共同致富……近年来,随着泰安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一个个贫穷、落后的村子正在蜕变为美丽、幸福的“桃花源”,越来越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闫 超 徐文莉


  走进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北张村,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省级贫困村,现在处处呈现着生机蓬勃的景象。在一个个画家笔下,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彩绘艺术画跃然墙上,原本老旧的村貌变成绚丽多姿的彩绘艺术建筑群,让人眼前一亮。漫步山村,“诗情画意”的墙体、精致独特的民宿、连片的果园,都成为道朗镇乡村旅游中靓丽的风景线。
  “北张村盛产苹果、蜜桃、杏等果子,具有丰富的采摘资源,墙体彩绘、精品民宿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游客。村里变漂亮了,出行条件变好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北张村党支部书记王培勇喜滋滋地介绍。这几年,北张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先后打深井三眼,安装净水机,加固维修塘坝,硬化2000米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在各主街口安装了监控探头,建起特色民宿、旅游厕所,村集体年收入近20万元。全村6户8名贫困人口和村集体都于2017年底顺利脱贫退出。2017年,北张村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村,村民的小康之路不再遥远。
  扎实推进“百企帮百村”“菜单式”志愿服务扶贫、“62116”科技助推脱贫等扶贫活动,积极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电影《苏庆亮》在全国城市和农村院线公开上映。如今,脱贫攻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发挥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作用,泰安市实行帮扶责任人定期入户走访、帮扶措施挂账销号等制度,“穷亲”不脱贫、帮扶不脱钩,实现对全市未脱贫户和脱贫享受政策户实现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对未脱贫退出的贫困村和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泰安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副科长辛中华自2017年5月担任泰山景区黄前镇大地村第一书记以来,坚持身入、心入、情入,一心一意带动村子谋发展、促脱贫。他说:“每天参与村里的大事小情,村民早就把我当成了一分子。现在,村民家里停电了、遇到困难了,都想着给我打电话,说明我这个第一书记没白干。”
  聚焦重点难点,根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泰安市瞄准重点贫困区域和老弱病残特困群体两大重点,聚力攻坚突破。统筹推进东平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迁建、移民避险解困“三大工程”,既挪穷窝、又换穷业。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回迁任务,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社区成为全省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中第一个实现回迁的社区。
  抓好特困群体脱贫解困,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对因病致贫返贫的,扎实做好“扶贫特惠保”工作,健全完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五重保障”,创新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个人负担费用控制在10%以内。对住疑似危房的贫困户,“能固则固,能建则建,能养则养,能租则租,能保则保”,需进行危房改造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改造、实现安居梦。对行动不便的贫困失能人员,探索实施农村低保、孝善养老、集中供养等保障性扶贫措施和政府购买服务、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实物化供给等关怀照料机制,确保老有所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让扶贫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记者从泰安市扶贫办了解到,2018年以来,全市落实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639万元,其中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200万元;新增小额扶贫信贷资金31412万元,累计发放83194万元;实施财政产业扶贫项目283个,覆盖贫困人口38892人。全市1.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