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综合

乡村游带活落后村振兴路

2019-01-11 作者: 张鹏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李 芳

  在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蔡家沟村,艺术试验场公共空间里悬挂着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油画。这些画作出自年逾半百的农村妇女之手,她们在农忙闲暇之余跟着驻村的艺术家,学习画画。
  谁也不曾想到,蔡家沟这个原来的“三无”(无集体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年轻劳动力)贫困落后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每天前来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这得益于诸城市乡村振兴的一个想法。2017年该市邀请多位本土艺术家返乡,一个“艺术植入乡土,增殖乡村”的方案跃然纸上:加快培育村庄文化产业,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在蔡家沟艺术试验场联合发起人之一、艺术家张同磊牵引下,从北京、上海、广州陆续返回的艺术家聚集于此,他们从事摄影、装置、雕塑、音乐、文学等艺术创作。艺术家的入住,给村里带来了活力。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边规划边设计改造。20多间破旧房屋租了过来并重新装修,艺术家工作室、乡村图书馆、公共空间、乡村记忆馆、百工传习馆、古琴馆、美术馆等相继落成。这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了文化的气息,增加了看点和亮点,探索出一套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诸城市走出一条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子,他们以皇华、桃林、林家村、枳沟、密州、龙都、南湖“四镇两街一园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阵地,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点,充分利用河、湖、山、泉、田的优美生态,探索多元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实施“景村共建”,重点培育发展生态营地、休闲农庄和采摘篱园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园区、社区、景区“三区”共建共享初见成效,使乡村旅游成了农民的发家致富之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聚宝盆,成为诸城市旅游业升级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诸城市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出台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关于鼓励发展休闲农庄的意见》,指导鼓励发展乡村旅游。该市加大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由市财政出资在浙江大学和四川成都举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培训近百名城乡旅游管理经营人才;多批次组织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赴日韩、欧美等旅游发展先进地区学习,邀请旅游方面的专家现场举办乡村旅游专题讲座,大大提升了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如今,密州春酒文化博物馆、美晨匠心谷、南湖市民公园等十几个旅游休闲度假项目拔地而起,丰富了采摘园、农家乐、木屋民宿、亲子体验、休闲农庄、房车露营地、科普教育等旅游新业态,成为游客周末“一日游”“二日游”目的地。其中,桃林镇举办为期10天的樱桃采摘节,村民可实现收入60余万元,高峰时日游客达3万多人次,年吸引游客100多万人次。
  截至目前,诸城市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成功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0多个,农家乐2000余家,旅游经营主体1000多家,带动农民就业15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