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高密

细节管城让高密环境大改观

四个“小微”管控城市秩序

2019-01-11 作者: 都镇强 宋学宝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都镇强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高吉荣

  走进高密市区,其整洁程度让人印象深刻。据了解,高密市注重细节管城,用四个“小微”手段管控城市秩序,用最简单的“洁净美”直接诠释品质城市建设,量变不断积累发生质变,“小县城”持续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大品格”。
  “小微科技”装备到“最基层”,一线管理规范了。高密市的综合执法队伍每个执法队员均配备对讲机、执法通、执法记录仪“科技三小件”,单兵装备既方便灵活又整齐划一,提高了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垃圾处理场、繁华商业路段、城市出入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路段进行实况实时监控。GPS定位系统可以掌控垃圾清运车辆的运行轨迹。在公共自行车调度中心,智能调度系统正在紧张调度“满桩”“空桩”以及毁损车辆维修。在路灯控制中心,智能路灯系统正在检测每一盏路灯的工作状况,根据实际随时调整亮灯时间和明暗度。 
  “小微手段”扩展到“大街上”,管控效力提升了。高密市推行“门前三包”,确定责任区域;推行“路长管路”,确定责任路段;推行“样板引领”,确定“四纵四横”严管街,形成“示范”效应。推行“地图治理”,公布流动摊点群设置导则,对“马路市场”进行“划线定摊”规范管理。坚持“延时管理”“错时执法”“加密巡查”“无缝管控”,对乱搭乱建、乱摆乱卖、乱扔乱倒、乱设广告等街面违章行为严管重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共同评议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对“市场主体”奖优罚劣、末位淘汰。
  “小微项目”落地到“家门口”,群众生活方便了。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高密市完成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已经安装160个站点、投放3500辆自行车。计划还要增设80个助力自行车站点,投放1千辆助力自行车,以方便市民“绿色”出行。为解决群众“如厕难”,高密市完成公厕建设,6座固定公厕和14座流动公厕合理布局到人口密集区域。为解决群众垃圾“投放难”,高密市完成垃圾桶“以新换旧”工程,一大批可分类回收崭新垃圾桶亮相街头。
  为解决群众“投诉难”,高密市畅通“12319”综合执法举报热线,按照“快速接听、快速指令、快速出勤、全程服务”的要求,全天候接听市民投诉求助,处置城市管理方面的突发事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小微整治”扭转了“脏乱差”,群众口碑变好了。高密市大力开展以“十项严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行动,强力解决“脏乱差”问题。违建“清零”在行动,60余万平方米上报存量违建全部处置完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在行动,水井封填、违建拆除、裸露地绿化等几百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中心城区“清洁城市”在行动,300余处积存垃圾和400余处乱搭乱建有望春节前全部“清空”。农村人居环境攻坚战在行动,“三大堆”“脏乱差”、村内外积存垃圾将永远离开农民的视线,不再影响农村环境。群众“积压”问题集中处置月在行动,昌安大道伸缩棚占路和密水大街东段马路市场等反复投诉的“焦点”,已经彻底整改到位。从政务热线统计的数据和回访的结果看,群众眼里高密的环境,真正实现了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