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为更多金融资本投向现代农业筑路架桥

——山东开展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周年纪实

2018-12-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农担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研究农担工作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山东农担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文旭带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梁洪波 任子林 姜宏建
  
  2017年12月18日,适应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和农民创富的需要,作为财政撬动金融资本支持“三农”的一项政策创新,作为破解“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完成、宣告成立。
  一年来,山东农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辱使命、积极作为,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在金融机构和农业农村之间筑路架桥,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制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以破解。
  据统计,山东农担已为全省9000多户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审批通过担保贷款25亿元,其中为3500多户因“温比亚”台风受灾的经营主体提供免费贴息“赈灾贷”就达5.2亿元,一大批经营主体享受到了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带来的实惠。
政府引导,由点到面
让农担服务网络遍布齐鲁大地

  当下,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然而,新的发展有新的惊喜,也有融资难的困惑。因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可供抵押的资产少、抗风险的能力弱,要从金融机构贷到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注重从顶层设计上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发展融资担保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从2015年起,中央开始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每年从中拿出230亿元作为注册资本金,计划用三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在国家层面,2016年由财政部牵头组建了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提供业务指导、规范指引和再担保服务。
  在省级层面,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去年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由省财政厅代省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是集政策性、专注性、独立性于一体的省管重要骨干企业。山东农担以实现财政支农政策目标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专注服务农业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确保农业信贷担保贴农、为农、惠农,不脱农。
  省政府领导在全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推进会议上指出,“设立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的有效途径。”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兴云表示,“建立由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农村是缓解农业融资瓶颈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支农机制,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的重大创新。”
  2018年新年伊始,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药引子”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要发挥省农业发展担保公司作用,尽快推出“鲁担惠农贷”等产品,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推动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构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
  “耕耘齐鲁、为农担当”,是山东农担自成立就确定的服务宗旨和光荣使命。为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山东农担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文旭在会议当天,就与各市党委、政府领导进行频繁对接,会后又分别致信全省各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宣传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商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推进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随后,省财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山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性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为农担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全省15市(除济南、青岛外)先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全市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开展,明确了农业信贷担保相关支持政策,并建立了工作考核机制。
  同时,山东农担组织力量深入市县、乡镇和农村,全面总结推广乳山、沂南、郓城、临淄、蓬莱、垦利、山亭、寿光、莘县、惠民、齐河、肥城、金乡、五莲、莱城15个先期试点县级办事处的经验做法,编印《县级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指南》,为全面推开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提供了遵循。
  抓落实,领导重视是关键,分工负责是保证。山东农担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包片分工责任制,逐市、逐县进行对接,宣讲政策,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并组织部室负责人到基层挂职,具体协调推动各地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开展。
  通过一年的实践,山东农担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新路子,即在县(市、区)成立“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设立山东农担办事处,由一名政府部门副职担任办事处主任,同时在乡镇经管站(财政所)加挂农担工作站牌子,山东农担派驻人员与其共同开展农业信贷担保工作。
  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逐步由上到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山东农担在全省农业大县设立的办事处已由年初的15个增加到47个,并将覆盖到全省所有农业大县,暂未设立办事处县(市、区)的由山东农担直接组织业务开展,扁平化、高效率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将遍布齐鲁大地。
  山东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路子,得到了国家农担联盟公司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各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滨州专门召开全市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推进会议,市长宇向东表示,“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帮手,是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推手,是实现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重要抓手。”乳山市委书记周兵认为,“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弥补了农业发展融资难的短板,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雪中送炭,是为农村农业发展插上了金融的翅膀。”青州市委书记韩幸福表示,“农业企业为什么做不好做不大,关键就是缺少金融支持,设立农担办事处,就是在农业和金融之间架设桥梁,突破资金瓶颈,我们要把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银担合作,携手创新
以特色鲜明的担保产品服务于农

  要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农业农村,让农业经营主体得到更多的实惠,作为社会资本来源的金融机构至关重要。山东农担自成立之始,就积极主动地与省内各家银行开展合作洽谈,按照“风险共担、让利于农、不缴存保证金”的合作原则,先后与省农行、省邮储银行、省农信社联社等58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涵盖了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有效保证了农业担保项目能够快速匹配恰当的贷款银行,实现农业担保项目资金来源的广泛性,融资渠道的畅通性和选择对象的多样性。
  银担合作,服务于农。山东农担坚持专注服务农业、专注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政策性定位,一年来先后为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审批通过担保贷款25亿元,受益范围涵盖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菜果茶等农林优势特色产业,农资、农机、农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农田基础设施,以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家庭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农村新业态。受益对象既有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也有国有农场中符合条件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专注农业的特点得到全面体现。
  银担合作,让利于农。山东农担推出的“鲁担惠农贷”在担保利率方面,以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上浮幅度不超过50%;在担保费率方面,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担保费率一般不超过1%,对其他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不超过1.5%(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不超过1%),远低于2.5%—3%的市场平均水平;在保证金方面,银担双方确定农业信贷担保项目不再收取客户保证金和其他费用。总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综合信贷成本,一般控制在8%左右,远低于市场12%—18%的水平。
  银担合作,快捷便民。为适应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山东农担担保贷款程序简单、批量办理、高效便捷,力求雪中送炭、不误农时。如主推的“快易贷”模式,主要面向贷款需求不超过50万元的最广大群体,只要具备“有信用、有规模、有经营、有效益、有主业、有需求”的“六有”条件,经过乡、村两级筛选推荐,银行、担保公司调查审批,7天内即可快速完成合规性审查并通知银行放款。
  银担合作,创新产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需要什么,就设计什么样的担保贷款产品。一年来,山东农担在打造“鲁担惠农贷”品牌基础上,与银行先后合作推出了“粮食贷”“棚富贷”“农机贷”“畜牧贷”“帮扶贷”“赈灾贷”“链富贷”“海洋牧场贷”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担保贷款产品,让农户看得懂、用得起。
  例如,“粮食贷”,主要是帮助解决粮食种植户因流转土地、土地开发整理、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农机具而发生的贷款难题;“棚富贷”主要是帮助解决大棚种植户因大棚种植、建造(购买)发生的融资需求;“畜牧贷”,主要是为全省畜牧养殖企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海洋牧场贷”,主要是支持我省海洋牧场“先建后补”财政补贴项目建设;“链富贷”主要是以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通过核心企业或货款收入作反担保,为其上下游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服务。
  济宁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其上游养鸭大户就是山东农担“链富贷”产品的首批受益者。随着环保政策的严格要求,养鸭户需要建立高标准立体化养殖场,信用社贷款已经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而养鸭户在其他银行融资,需要有抵押物才能贷到款,面临融资难问题。山东农担成立后,养鸭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日前,绿源公司与山东农担、威海商业银行签订了3000万元的合作协议,养鸭户提出贷款申请,山东农担为其提供担保,绿源公司提供反担保,银行向养鸭户进行放款,同时,引入保险公司为养鸭户做了保险。首批5家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养鸭户已分别获得200万元的担保贷款,既解决了养鸭户的融资问题,也保证了绿源公司的鸭源需求,还有力降低了融资担保的风险。从事肉鸭养殖10年的李秀华算了一笔账:“我这次200万元贷款属于省农担的‘链富贷’,贷款利息算下来一年只有六七万元,通过省农担给我担保,一年就给我节省了近10万元。”
  银担合作,多方共赢。不仅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注入了资金,同时也盘活了金融资本,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支撑和撬动作用,“小杠杆”产生了“大效应”,“小资本”助推了“大产业”,实现了财政增效、农担增信、银行增贷、企业增利、农户增收的“合作共赢、良性循环”立体效应。
  今年春节前,齐河鼎泰沣农业旅游示范园急需200万元订金订购1000吨有机肥。由于缺少抵押物,任凭总经理孙京梅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尽管俺有近2000亩果园,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俺‘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长叶的也不算’。”眼看春节将近,签订合同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孙京梅心急如焚。就在这时,刚刚成立的山东农担驻齐河办事处的同志听说此事找到了她,经过山东农担担保,腊月二十七,农业银行齐河县支行向她发放了200万元的担保贷款,不仅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还因有机肥年后涨价,全年为其节省了30多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来,经过山东农担和合作银行的共同努力,在全省已有9000多个像孙京梅一样的农户、合作社、农企顺利获得了社会融资,融资难、融资贵这座横在农户、农企等面前的冰山终于开始融化,化作活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向农业农村,润泽着齐鲁大地。
急农所急,担当有为
及时推出雪中送炭“赈灾贷”

  今年8月下旬,受台风“温比亚”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潍坊市的灾情尤为严重,部分县市区和乡镇的农田、城区发生了严重内涝,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受灾,造成部分水利工程、房屋、道路和桥梁等损坏,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使命。山东农担迅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灾区恢复重建的工作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文旭任组长的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工作方案,根据灾区恢复生产的迫切需要,及时推出了免费免息的“赈灾贷”。
  “赈灾贷”,主要面向因“温比亚”台风受损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和灾毁房屋农户,为其蔬菜大棚、畜禽养殖场修复重建和恢复农业生产经营,以及农房恢复重建所需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与其他“鲁担惠农贷”产品相比,“赈灾贷”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免收保费,财政贴息。对受灾的在保客户增加担保额度,对新增客户提供担保服务,不收取任何担保费,且贷款利息由各级财政贴息,同时根据受灾农户需求,担保期限适当延长至三年。
  ——应担尽担,助力重建。灾后重建担保业务不限总额、敞开供给、应担尽担。对受灾在保客户,不增加额外条件,便捷办理担保增资手续。对政府推荐的受灾新增客户,经审查符合担保贷款条件的,全部提供担保,让确有资金需求的受灾农户“一个不少”,全部能享受政策性担保带来的实惠。
  ——续保续贷,稳定贷款。对灾前已发生的蔬菜大棚、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存量担保业务,主动与合作银行联合开展保后管理,实行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对因灾还款困难的,最长给予3年的无还本续保续贷政策。
  ——信用为主,优化手续。为帮助受灾农户破解融资瓶颈,山东农担进一步优化手续,采取以信用为主的政策,无需申请人提供抵质押物。
  ——联调联审,绿色通道。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统一研究方案,统一审批标准,统一收集资料,统一尽职调查,减少环节,优化流程,无缝衔接,确保担保贷款“一次办好”。
  为把上述“赈灾贷”诸多优惠政策及时送到急需贷款的受灾农户手中,山东农担组建专业团队,挺进灾区一线。董事长宋文旭先后多次深入灾区农户,带头研究帮扶措施,一名公司副总靠在灾区抓落实,其他领导轮流奔赴灾区一线指导业务工作。同时,从公司担保业务部、风险管理部以及全省县(市、区)办事处抽调30余名骨干力量,成立支援潍坊灾区服务队,实行现场办公,就地解决贷款担保问题。
  他们走村入户,宣传政策。通过召开会议、电视讲座、广播宣传、街头横幅和发放《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手册》等多种形式,向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申请贷款农户进行了救灾政策宣传,确保让每名受灾农户知晓政策、熟悉办法、用好贷款。
  他们逐户摸底,问需于民。先后走访农户万余个,帮助6100多家有需求的受灾农户填写了灾后重建贷款申请表,详细了解其个人基础信息、经营受灾信息、资金需求信息和项目建设信息等情况,并联合当地政府、合作银行和村“两委”,对灾后重建担保贷款项目进行尽职调查,确保贷款用在急需处,好钢用在刀刃上。
  他们特事特办,救急救难。这次受灾地区大部分农户贷款需求在10万元以下,基层强烈要求予以担保,而上级文件原有规定“单户在保余额控制在10万—200万元之间”。针对这一政策与现实的差异,他们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为灾区争取到了“适当放宽贷款担保额度”的特殊政策,把资金需求在10万元以下的受灾农户全部纳入了担保服务范围,赢得基层群众的普遍好评。
  他们强化责任,限时现办。对于完成建档立卡、银行尽调的项目,实行现场审批、限时放款,确保100万元以下的担保贷款在24小时内完成评审,100万元以上的担保贷款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
  他们襄助重建,助力升级。寿光是“全国蔬菜之乡”,也是这次“温比亚”灾害的重灾区,14.7万个蔬菜大棚中有10.6万个不同程度受损,且部分地区因地下水位原因,蔬菜大棚业主无法在原地恢复重建。对此,寿光市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以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集中新建了1500亩、共计115个新一代智能大棚,让失棚灾户“拎包入驻”,山东农担及时为他们提供担保服务。这样,通过“国有企业投资+专业运营商运营+农户租赁种植+政策性担保”的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户分散种植、各自为战、质量难以保证的局面,不仅加速了蔬菜产业灾后恢复重建,还开启了寿光蔬菜的“二次革命”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从9月初开始,山东农担支援潍坊灾区服务队放弃周末、中秋和国庆等节假日,连续奋战90多个昼夜,先后深入受灾较为严重的7个县(市、区),高效推进受灾地区的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开展,展现出了过硬的团队作风,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截至目前,他们已在潍坊灾区审查通过贷款担保项目3500多个,审批金额5.2亿元,为受灾农户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提供了资金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寿光市纪台镇孟家官庄村村民李小民一家共有6个蔬菜大棚,不同程度的受损和坍塌,损失50多万元,大棚修复和重建、购买菜苗等都需要钱,而向银行贷款没有抵押物,民间借贷又需要偿还高额利息。正在他一筹莫展时,山东农担第一时间为其提供了“赈灾贷”贷款担保25万元,帮助其迅速恢复了生产,春节前后就能实现收益。
市场运作,多措并举
实现农担事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将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资金运用得好,并且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需要坚持市场运作,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一年来,山东农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政策性投入、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的运营机制。
  “政银担”合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一直以来,信贷风险管控都是金融机构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实现农担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因此,在风险承担上,山东农担在起步之日,就积极与合作银行和地方政府协商,共同确定了6:2:2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形成了“政银担”抱团应对风险的合力,有利于强化各方的责任,调动各方防范信贷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多方推进、共防风险、抱团应对的合作机制,成为保证农担惠农政策长效发力的重要前提。
  专业团队运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担风险。山东农担组建以来,通过社会化公开招聘、专业人才选调选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熟悉金融担保业务和“三农”工作的专业化团队,为防范风险提供了人才保障。
  科学设计产品,力求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山东农担推出的一系列担保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都充分考虑种养对象的特点、规模、风险、收益等情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设计不同的担保产品,真正为有发展潜力、有经营能力和还款能力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资金帮助,助力他们发展得更快、更好,有效避免了代偿风险。
  建章立制,让制度管人管事管风控。山东农担先后研究建立了《“鲁担惠农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基本管理制度以及20个专项管理制度,对担保业务受理、尽调、审查、审批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制度规范,构建了业务岗位、风控部门、公司高管“三级风控防火墙”,并实行激励薪酬递延支付制度,做到岗位薪酬与风控成效挂钩,切实把风控责任落到了人头、落到了岗位、落到了实处。
  建立项目初选的建档立卡机制,把好风险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山东农担在全省以乡镇为单位,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硬数据”和信用“软信息”进行摸底收集,通过村级公示、乡镇把关审核,为其建档立卡,成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身份证”。截至目前,已完成建档立卡2.7万户。通过建档立卡,完成了项目的基础尽调,全面掌握了申请人的基础信息,把市场前景模糊、经营能力不够、道德风险较高的借款主体排除在外,将信贷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真实可靠的尽职调查报告。农业信贷担保项目单笔贷款额度小,但涉及的面广、点散、户多。山东农担人不辞辛苦,深入农村,发扬“两脚泥、晒黑脸”的农担精神,长期走访在农户家,调研在田间地头,与合作银行业务人员一起评估项目情况,为项目评审放款提供了可靠依据。
  跟踪问效,实施农担项目全过程管理。对拿到担保贷款的项目经营主体,山东农担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扶上马、送一程”,与经营主体保持紧密联系,定期回访,帮助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既跟踪问效,也跟踪扶持,献计献策,帮助其实现预期收益,确保按时还款。同时,也对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状况、负债变化等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达到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的目的。
  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山东农担还在积极探索与国家农担公司、地方政府、银行机构、保险公司等的深度合作机制,探索政策性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的高效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的撬动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山东现代农业的新蓝海,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扬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