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探索科研体制改革——

让工科院校的科研优势“下海”

2018-12-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李鲲鹏

  目前,青岛科技大学3个国家级孵化器已累计孵化300余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1100亿元,实现利税近110亿元;
  5年来,学校先后与1200多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累计承担各类企业课题1460余项,合同总金额超过4.5亿元;
  到目前为止,通过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达到了7家,在校生注册并实现良性运转的学科性公司已达到85个……
  在青岛科技大学教师中一直盛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找校长找市场。面向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以“接地气”的方式寻求发展,是学校科研工作者们多年来坚持的工作准则。
“科研整体进入企业”
成为常态

   2003年,学校提出“科研整体进入企业”的口号,与企业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学校首先从项目合作形成良好关系的企业入手,签订校企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德国朗盛、中国石化、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国内外30余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与中石油、海尔集团、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日本三菱化学等20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科技合作或技术开发协议,构筑校企科研合作平台。
  青科大转变思路,通过“科技特派员”“研究生校企双导师培养”等制度推进科研工作整体融入企业。一是打造了一支由300余名校内外专业人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实行持证上岗,让大学教授拥有自己的“经纪人”,让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牵线”,让不少教授尝到了科技成果顺利落地生根的甜头。二是通过挂职的方式,每年派出教师深入企业直接了解、掌握挂职单位的技术生产需求,并帮助对接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老师或项目。三是学校领导带头组团带队,每年定期召集优势学科科研精英组成科技“博士行”“教授团”等深入企业召开科研成果发布会。近5年来,学校先后与1200多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累计承担各类企业课题1460余项,合同总金额超过4.5亿元。
“学科性公司”成为新品牌
  青科大支持师生利用科研成果开展“学科创业”,采取“项目孵化,推动转移”“技术入股,共同经营”等技术转移模式,鼓励师生创办“学科性公司”。
  学科性公司是以学校拥有的科技成果(包括专利、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吸引社会资本,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共同组建的有利于学科发展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前,曾经是学校几十个校办企业之一,由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密炼机上辅机项目孵化上市。青科大大胆尝试,只占有软控股份,不再参与企业管理与经营,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运作。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软控成功实现上市,从创立之初的不足10人到拥有员工10000人,从注册资本100万元成长为股票市值最高达200亿元的世界知名公司。
  近年来,青科大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通过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达到了7家,在校生注册并实现良性运转的学科性公司已达到85个。目前学校学科性公司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未来几年,学校有望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再扶持3-5个新的上市公司。“学科性公司”成为山东省官方用语,CCTV《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等多次报道青科大师生学科创业事迹。
体制改革
提升科研“放管服”水平

  青科大因势利导,为教师搞科研营造宽松的大环境。学校想尽办法帮助老师们解决“后顾之忧”,有的老师甚至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在企业开展科研工作,学校也正常发放他们的工资福利,这在当时引起比较大的争议,但学校坚持了下来。
  青科大在山东省内率先调整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在岗位聘任上打破资历、职称、职务的束缚,教师根据业绩上岗,拿大项目,上高岗位,实行动态定岗。主持国家“973”“863”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获国家级科技大奖、国家教学成果奖,3年到账科研经费900万元等可以被定为一级岗,享受教授待遇。学校推崇“校外实践练内功“,实行社会实践一票否决制。
  从2012年起,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培训项目并验收合格将作为其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必要条件。这些政策激发了教师们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一大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切入科研领域。目前,已有近百名教师因科研业绩突出实现了低职高聘。
  青科大为科研项目转化提供了全链条的制度保证和服务。建有成果熟化中心,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转化可行性。支持和鼓励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离职创业。通过一系列制度文件的修订和制订,拓宽了经费适用范围,为科研人员最大化使用科研经费提供了保障。坚持放水养鱼和创新机制,实施人才筑峰工程和国际合作高端引智计划,引进和培养卓越科研人才,打造高层次“人才库”和“科技库”。
  青科大关于政产学研的改革创新从未停步,“政产学研融合”成为新模式。他们着力打造“一园一谷”,推倒四方校区与国家大学科技园、橡胶谷的围墙,将三方融合在一起,获批“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吸引了400余家单位进驻,着力打造成为“全球化工橡胶行业的硅谷”。目前,青科大3个国家级孵化器已累计孵化300余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1100亿元,实现利税近1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