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教育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勇畅谈家庭教育理念——

让家长老师孩子“共享生命成长”

2018-12-06 作者: 资料片 来源: 大众日报
  在山大附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收获自信和快乐。(资料片)
开栏的话
  日前,济南市对外发布相关指导纲要,针对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重点及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品德培养等方面的内容,面向家长展开分类指导,以期建立“参与式”家校携手共进模式。自本期起,《大众日报·济南新闻》特开设“家校携手共进,提升教育温度”栏目,围绕“如何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如何打造有温度的教育”这一主题,聆听教育专家、名师校长的独到见解,展示成功的工作活动成果,以期形成更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并为调适家校关系、优化家校沟通、实现科学育儿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 本报记者 申红 田可新

  担任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山大辅仁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校长以来,赵勇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创新型校长的丰富内涵。日前,这位以意气风发、敬业实干、锐意进取在业内著称的校长,在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小学部)“家长学校”活动中,以“陪孩子一起上学啦”为题,与全集团一年级家长面对面交流。他在现场提出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关系好才是真的好,赢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重要”“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等真知灼见,连日来已经刷爆了参与活动家长的朋友圈。“要让孩子阳光、快乐、自信、有尊严,获取一种终身发展的能力,要实现老师、家长、孩子共享生命成长。”11月26日,赵勇这样诠释自己的教育观。
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界限感
  记者:焦虑是如今中小学生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不少人认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补习班,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赵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其实被商业培训机构作了过度解读。他们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劣势”——家长对子女都寄予厚望,为了孩子什么都能做。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界限感和距离感,家长更喜欢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全权负责也全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在亲子关系中被弱化。一些类似于“不报三五个辅导班怎么能出人头地”的观念,无形中就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孩子们被迫学习,很容易滋生厌烦、叛逆心理。
  记者: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
  赵勇:得问一问自己拥有什么才不会输掉人生。其实,孩子需要的是“终身有自己往前走的动力和能力”。大多数家长更愿意盯着孩子一时成绩的好坏,忽视了未来人生路上更需要的各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包括身心健康、品行优良、修养良好……而这些都需要从小培育,且绝大部分由家庭赋予,最终能支撑孩子不断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总以为权威才是教育的手段,其实良好的关系才是。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无效的。因为关系不好,孩子不配合,就算我们穷尽所有的教育方法也不会有用处。所以,家长一方面要修炼自己,有良好的三观,有健康的生活,要多读书,另一方面,更要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环境,让子女在其中自由地成长、自由地对话。家是孩子的港湾,孩子可以在这里发泄,在这里休养生息,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力量和支持,然后有更多勇气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所以,人心比方法重要,赢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重要。
给予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
  记者:有人说中国的教育,让孩子缺少责任意识和选择的能力?
  赵勇:很多家长每天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家甚至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其实,每天吃完饭刷刷碗、倒倒垃圾、擦擦桌子,耽误不了多长时间。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慢慢地就会转化成孩子的一种价值判断——在家里自己的角色是什么,有什么分工。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保持这种分工意识、责任意识,将来进入一个团队,也会主动思考“自己应当做什么”。
  经历即成长,可有的家长,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这样做反而让孩子缺失了学习的动力。在家长的一手包办下,孩子没有选择权,不会明确自我责任、不懂得规划自己未来的道路。其实,即便是在与玩伴的玩耍中,孩子也会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矛盾。要多丰富孩子成长的经历,只有如此,孩子才能获得自我对话的机会,才能够成长。
  所以,不能忽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能忽视他们自主成长的权利。做到这些,家长需要离孩子稍微“远一点”,实现“观察陪伴”;还要“慢一点”,对待孩子的成长,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尊重孩子在当下年龄段的成长需求,要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律,相信孩子在自己获得了经验之后,能自我调整;还要“理性一点”,真正地尊重孩子,不要盲目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记者:“您把孩子送来,我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但如果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那对不住了,明天我就给您办理退学手续”,为什么常说这句话?
  赵勇:考高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成功。让我自豪的是我们让孩子能够快快乐乐地考出好成绩。能上清华北大的,我们能助他一臂之力,并尽可能地保持他们的那份天性、自尊,还能让其对自然、社会更加充满探究感和学习欲。这才能彰显出教育的意义。
  学习成绩不是衡量所有孩子的标准,要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有什么能力,有什么缺点,有什么爱好,引导孩子增强规划人生的能力。真正的幸福,我觉得是能够早早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一辈子能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享受其中。
  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生命充满张力。在生命场中,彼此激励、彼此启发、彼此影响。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触动灵魂、深做教育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山大附中不为分数所累、不为升学率所缚,我们在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学习就不再是负担。同时,我们在学校中,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活动、社团、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喜欢的内容,找到自信、有所感悟,这就是激发生命的过程。我们也希望,在家庭教育中,广大家长也能够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独有性,尊重教育的规律性,与老师、与孩子共享生命成长,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