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以高品质供给缩减“消费外溢”

2018-12-06 作者: 孙秀岭 来源: 大众日报
  □孙秀岭

  有人千里迢迢从海外买回几件“洋品牌”服装,回国细看标签才发现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海外背回的名牌是“中国制造”,一方面证实我国制造企业能够生产出国际一流的高品质产品;另一方面,“海外买”也证实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需求旺盛,消费升级的脚步越来越快。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国内“高品质需求”要通过“海外买”来满足?为什么国内的一些“高品质需求”与“高品质供给”,不能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上得到完美匹配,从而把一些境外消费行为引导到国内消费上,减少“消费外溢”?
  客观地看,“海外名牌中国造”与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有关。长期以来,出口是不少制造企业的发展导向。从服装、鞋类、装饰品,到电饭煲等小家电,国际市场上热售的众多产品,很多来自“中国制造”。但是,这些境外“中国制造”的品质和性价比,要比国内市场产品好一些。过去,经济条件有限,消费水平不高,内销产品不如外销产品,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内消费者已不满足于“越便宜越好”,高品质和个性化的消费品越来越受青睐。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居民一年境外购物大约2000亿美元,无论高档商品还是日用消费品,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制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要”,已成为消费升级的一个“短板”。
  “高品质需求”与“高品质供给”错位,主要矛盾在“供给”上,而鼓励外销企业转战国内市场,促进内外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达到同样品质水准,有助于增加高品质供给,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减少“消费外溢”。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鼓励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国内不少有实力的外向型企业,有意愿改变“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愿意把更大精力放在国内市场上,但一系列现实障碍的存在,却让他们放不开手脚。有制造商说,“做过外销的,就不愿做内销了”。一方面,做外销不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技术和销售渠道,比较省心省力。另一方面,内外环境也有不小差别。做外销产品,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而内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令人疲惫;内销的制度性成本和物流成本还比较高,再加上名目繁多的进店费、上架费、节庆费等,让不少企业顾虑重重、“望而却步”。
  高品质供给越多,“消费外溢”就越少。进一步减税降费,降低物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外销企业才能真切感受到国内市场魅力,把更多高品质产品投放国内市场,把境外消费行为引导到国内消费上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高品质的“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