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城事

“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

市教育局全力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2018-11-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耿晨    本报通讯员 李 艳

  今年以来,济南市教育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下大气力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治理水平,制定下发《济南市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和《济南市中心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意见》,未来三年规划新建改扩建385所教育设施,目前已开工120所,完工70所;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将新建改扩建215处幼儿园,目前已开工89处,其中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50所幼儿园已完工45所,在建5所,预计新增学位1.5万余个;坚持义务教育招生“双零择”,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作进程,建立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普通高中深化改革,引导学校聚焦“质量提升、特色办学”,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引导学校建立起符合自身办学需要和特色的录取制度……济南教育“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的生动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此基础上,全市教育系统正在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以“有温度的教育”温暖、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后延伸服务
解家长后顾之忧

  放学后的小学校园什么样?走进济南市营东小学一楼主题阅览室,有的学生坐在书架前专注地看书,有的学生围坐在小圆桌认真地写作业……这就是该校开展的课后延伸服务。
  自2012年开始,以“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为家长分担,让孩子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为初衷,营东小学试水并推广该项工作,不仅有效解决了家长不能及时接孩子的困难,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安静优雅的第二课堂,还能帮助孩子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午间留校就餐和课后服务是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为强化教育服务功能,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济南市教育局自2017年秋季开学前后,落实“两项服务”工作。在课后服务方面坚持“全纳”原则,各学校以教师为主、社会力量为辅,形成了“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师+家委会成员、教师+社区志愿者、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四种服务模式,阅览室、体育艺术馆(场)、专用教室等全部开放,基本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目前,济南市全面推进学生“午间就餐和课后延时服务”两项举措——全市100%学校用“食堂+配餐”的方式解决了学生午间就餐问题;以开展“三点半”课堂为着力点,主城区的近400所学校全部开展了课后延伸服务,全市课后服务覆盖率已达97.24%,课后延时服务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已包括安排义务讲座、自主学习(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活动、科普活动、拓展训练、社团兴趣小组等七大类共3341项,已经实现“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极大地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发展教育共同体
城乡共享优质资源

  推动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均衡发展,一直是教育部门的一个重大课题。2013年,市中区在济南市率先实施集团化办学,探索建立了“优质校+新校”“优质校+城区潜力校”“优质校+城郊校”和城乡教育集团连接四种方式,呈现出集团内“文化融通、资源共享、教师流动、生源稳固、经费保障、开拓创新”合作办学新格局。在几年间的深化推进中,当地让一大批新建校、潜力校、城郊校在龙头校带领下,实现飞跃发展。5年间,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做实、做大、做强,当地累计投入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6000万元,让全区6.8万名居民子女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更有品质的教育,实现了“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农村校抓一点带一片”的集团发展目标。
  在平阴县,当地按照“高中进城、初中集中、小学整合、学前提升”的调整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妥善优化教育资源,撤并了一些生源匮乏、师资薄弱、办学条件差的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县城乡学生。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该县以“济南市名师建设工程”培养人选为纽带,带动平阴县“名师工作室”建设,深入实施“城乡师徒牵手”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送教下乡”“城乡同课异构”等活动,有效地解决了薄弱学科、薄弱学校、薄弱课型的问题;增强民生服务,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校车,校校有食堂,室内全供暖,校外有驿站。
  日前,济南市教育局决定面向全市推广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及平阴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济南市已经明确建立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的共进机制。无论是集团化办学、还是城乡合作联盟或者是名校托管办学,都可以放到“教育发展共同体”这个框架之下,通过一种新型的校际连接关系,建立正向的资源交流通道,通过优质学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干部教师,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该市明确,要建立从名校到新校、弱校、农村校的资源交流通道,形成学校之间非行政性质的紧密连接,实现人、财、物等优质资源的流动、辐射、增殖,确保优质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良性互动、同步推进。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覆盖率达80%以上。
避免“缺位、越位、错位”
全力推进家庭教育

  “十三五”期间,各区县、乡镇(街道)要普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对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等“家长学校”的建校率要求达到99%以上,实现济南市“家长学校”广覆盖……为了让学校与家长共同承担儿童成长责任,成为“育人伙伴”,济南市早已形成“内涵丰富、措施有力、制度完善、课题引领、整体推进”的全市家委会建设的工作格局,全市中小学针对此开展了大量内容丰富、切实有效的家校合作活动。
  11月1日,济南市发布《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标志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新型家庭教育指导全面展开。在内容上,该《指导纲要》分别阐述3岁至6岁、6岁至12岁、12岁至15岁以及15岁至18岁四个年龄阶段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重点及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品德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建构了以分类指导为特点的立体化、系统性内容体系,着力建立“参与式”家校携手共进模式,使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组织团体、社区机构广泛参与到家庭教育的公共服务与决策中,完善互动、互惠、互利的“参与式”家庭教育治理机制,实现从关注儿童个体成长转型到家校携手共进,从关注学业表现转型到重建家教家风。
  “《纲要》以破解家庭教育‘缺位、越位、错位’为切入点,围绕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等方面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保障每一个家庭都有获得家庭教育支持的机会和权利。同时,对特殊群体家庭加大倾斜性关爱力度,加强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安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完善公平、普惠、有质量的政策支持体系。”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紘表示。
  记者在11月22日召开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推进工作会上了解到,当前,济南市正在进一步完善指导管理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着力在市中区、历城区、高新区设立家庭教育实验区,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鼓励和支持在家庭教育方面大胆创新探索;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支持各区县和学校同有实力、信誉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有关媒体开展多方合作,推进“以校为本”的家庭教育项目建设,搭建更多交流共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