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民生

管干分开、市场化运作,当好“服务员”和“裁判员”

城乡环卫一体化扮靓泰安高新区

2018-11-09 作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 赵为民 赵龙

  自去年10月份泰安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接管高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推行城乡环卫市场化运作,政府部门不再大包大揽,“管干分开”;理顺城乡环卫工作体制,落实环卫办事机构,实现城乡环卫全覆盖、无缝隙运行;明确城乡环卫工作标准,强化日常监督考核……一年过去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成绩由全省排名第29位跃至第14位。
从政府“包办”到走向市场
  在泰安高新区各乡镇、办事处穿梭,细心的人会发现,近来道路保洁有了些微变化:小型电动油污清洗车、清扫车,甚至还有机扫一体车……村镇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城里的环卫服务”。
  这样的变化源于对以往环卫管理问题的思考。在推行环卫市场化运作之前,泰安高新区乡镇、办事处的环卫工作和许多地方一样,都是政府部门“包办”。乡镇每年核定环卫工作量、经费,环卫工人基本上“干好干坏一个样”;个别地方基础差、底子薄、遗留问题多,环卫工作效率低下、干劲不足。
  随着城区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对环境和品质要求不断提升,这种运行机制愈发效力不彰。特别是随着泰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持续推进,更是对城乡环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10月份,泰安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接管高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客观分析形势和任务,立足问题找差距,正视差距想办法,认为要从根本上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就必须走出环卫由政府包办负责的传统思维定式,变“政府包办”为“公司全包”,通过推行环卫市场化改革,探索市场化运作新路子。
  今年5月,泰安高新区天宝镇率先进行试点,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了第一家专业城乡保洁公司山东型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之后徂徕镇、良庄镇、房村镇等乡镇、办事处(中心)相继跟进。目前,泰安高新区宏基物业管理公司、型微环境公司等9家公司承担了高新区7个乡镇街道(中心)的环卫工作。
  同样是“扫地”,市场化之后有何不同?“作业标准和模式不同,管理理念和机制不同。”泰安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张大山介绍。
  作业上,以前基本上是“一把扫帚扫到底”,垃圾收运靠“肩拉手推”,如今通过增添设备,实现了“人机协作”。“以前环卫车辆老旧,常有抛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现在,垃圾扫完后用电瓶保洁车运到中转站,轻松多了,而且更干净了。”干了8年的老环卫工张秀珍说。目前,泰安高新区环卫工作机械化率达100%。
保洁质量明显提升
  每天早上6点,天宝镇杨汶西村的环卫工杨洪欣已经在街头巷尾忙碌起来。“这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只是清扫路面,其它的都不用管。现在要求道路基本无沙灰、见本色。”杨洪欣说。
变化的不只是对保洁内容的新要求,还有管理机制。自去年开始,泰安高新区建立了以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抓总,乡镇办事处属地负责,乡镇环卫机构、综合执法大队和村居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制度更完善。总体上形成了执法局、执法大队、乡镇办事处、环卫所、环卫保洁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三级城乡环卫一体化日常工作运行体系。
  同时,加大城乡环卫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今年,高新区增加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财政投入,由去年的不足1000万元增至近3000万元,全面用于保障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运营。
  泰安高新区理顺了城乡环卫工作经费申请拨付途径,根据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要求,按照规定向管委会提报年度财政预算,并对预算经费统筹管理使用。乡镇办事处(中心)加强对辖区内村居环卫工作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并根据工作实绩拨付相应经费。
  截至目前,全区在岗环卫工人1636人,配备垃圾桶12538个,垃圾收集车28辆,垃圾转运车13辆,清扫车10辆,洒水车14辆,垃圾中转站8座。同时,机扫机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彻底改变了该区城乡环卫队伍不足、环卫设施缺乏、环卫装备老化的不利局面,提升了环卫工作效率和水平。
  在此基础之上,泰安高新区对全区108公里城市道路,开展深度保洁、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从今年4月23日以来,泰安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全区7个乡镇街道(中心)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理陈年垃圾3000余吨,清理村内“五大堆”问题近一万处,彻底提升了城乡环境质量。
明确标准 强化监管
  “扫地”的事由企业包了,那么,原来的环卫部门干什么呢?他们并非无事可做,而是转换了角色由原来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变成专心当好“服务员”和“裁判员”,致力于服务和监管。
  改革之初,泰安高新区就制定了一套考核系统,通过先后出台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内容、保洁工作标准,明确了高新区城乡环卫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标准、工作流程。
  出台城乡环卫工作的考核办法,建立起“日查、周报、月考核”体系,将考评成绩与经费挂钩,“按质付费”。通过实地检查村居、道路环卫工作质量等,对各乡镇办事处的工作情况进行评比汇总,定期发布考核通报,考核成绩作为各乡镇办事处环卫工作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达标公司予以嘉奖,对不达标的公司,则扣发相应费用,直至终止合同,从而达到“政府购买优质服务”的监管的最终目的。
  “现在的劳动强度减轻了不少,但考核更加严格,福利待遇与工作绩效直接挂钩。不过,竞争机制活跃了,不少优秀的环卫工人被公司聘为班组长、片区负责人,收入也增加了。”记者采访时,不少环卫工人反映。
  在泰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诚实看来,改革实现了“三赢”:“环卫工人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待遇;赢得市场的公司抢占了市场,长远来看定会赢利;政府部门则通过转变职能,购买服务,有限的投入,办了更多更有效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