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2018-11-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产业选才 平台引才 服务留才
济南市中区“人才洼地”托起产业高地
  □张鹏程 申红
  
  
  产业引领,聚合高端人才
  李昆仑是2017年“泉城产业领军人才”,4年前创办了济南航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专业技术研发为立身之本,致力于打通产学研用高效融合道路。目前,李昆仑的公司已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覆盖生物、物理、化学、农业、工程的多学科、多机构联合产业化创新平台。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奖励,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催化剂和驱动力,是充满正能量的鞭策,”李昆仑说,“面向第一产业、服务第二产业,借助新旧动能转换大势,我们整合资源、搭建桥梁,解决高校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痛点,突破科技成果研发与生产力转化之间的瓶颈。”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这是市中区所有与李昆仑一样的产业人才“胸怀家国情、躬行凌云志”的初心和使命。
  产业兴,人才聚;机制顺,活力增。高层次人才选拔评优也不例外。据了解,“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和“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是当前济南市两大核心人才工程。2017年,经市中区自主培养入选两项市级重点人才工程5人,其中“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3人,“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2人,共获得市级资助资金550万元。今年以来,市中区坚持产业引领,加强重点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等领域人才支撑,加强市场化引才和企业自主引才“两个抓手”,通过内育外引、强化扶持,厚植高端产业人才基础,全面强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作用发挥,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搭建平台,助力“智汇”市中
  对外,开放引才聚才;对内,多措并举育才储才,加快培养储备一批助推“品质市中”发展的生力军。
  这段时间,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优良格外忙碌。在车间进行技术巡检,出差参与科研论证……每一项工作孙优良都身体力行,用“工匠精神”为特高压工程提供“坚强心脏”。
  作为“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孙优良长期从事特高压交直流变压器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参加过国内几乎所有的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压器的研发、设计、制造及科研论证工作。在公司承担锡盟—泰州、上海庙—临沂、扎鲁特—青州、昌吉—古泉4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研制任务期间,孙优良冲锋在前,全身投入,对工程涉及的9000余张图纸逐一审核。怀揣着对特高压事业的敬畏,保障每一个设计细节精细准确,孙优良不断勇攀技术新高峰,2017年顺利完成《±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阀出线装置国产化研究》等3个科技项目调研和立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完成±800千伏换流变压器现场组装技术储备图纸设计,为高压装备制造业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在市中区,与孙优良一样的一众素质优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正加快集结。市中区与上海交通大学谷大武教授团队、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院士团队开展合作,着力打造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暨机器人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同时进一步推动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省数字经济产业园、白马山创智谷、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三期工程等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步伐,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支撑,助力孙优良们发挥企业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和绝技传承等作用,为“品质市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注重服务,增强人才黏性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人才竞争不仅要靠优惠政策,更要靠优质的服务保障。市中区把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建设摆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真心付出、用心服务,培育拴心留人沃土,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
  具体而言,市中区成立企业服务局,推进“只要你来市中干,一切手续我来办”服务举措,对人才创办的企业设立“绿色通道”,指定专人跟踪帮扶,做好企业选址、材料审核及登记注册工作;开展“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活动,遴选172名处级领导干部对接91家重点企业,通过积极联系、问卷调查、密集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开设人才服务“专窗”,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按照“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的理念,让人才享受“不跑腿或跑一次”的优质服务。
  一路快马加鞭,一路砥砺前行,举目市中,一个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的局面正加速形成。在此基础上,市中区注重人才品牌创建,开展“经纬”系列人才工程,其中包括“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引进工程、“重点骨干企业精英人才”培育工程、“各领域优秀人才”打造工程、“重点产业青年人才”引进工程等特色工程,对市中区各类高层次人才及各领域各行业表现优秀人才予以奖励,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内在动力。
  人才是强区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济南市市中区认真贯彻落实“双招双引”工作要求,主动作为,采取有力措施吸引、服务人才。目前,市中区培养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2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名、省级重点人才工程55人、市级重点人才工程812人,育才、引才、聚才氛围愈发浓厚。
  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市中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懈努力。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平台载体、加强培育选树,市中区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让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各领域优秀人才在“品质市中”发展中建功立业,争当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高青“县管校聘”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苏小明 张新波 江玉宝
  
  2017年9月,高青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以此为契机,高青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县域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角色转变,推动全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以制度创新做好顶层设计
  成立高青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高青县关于组建教育共同体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高青县中小学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高青县教师交流轮岗方案》《高青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六个一”活动,促进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实施方案》,形成了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体系。
  
  探索出“四个统一”县管新模式
  围绕“县管”做文章,统一编制岗位管理,实行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和中小学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发挥教育部门用人主导权,县教育局每年根据学校编制及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岗位设置数量;教师招聘统一安排,近3年以“高青县教育系统”为单位统一对外招聘教师331名;统一实施教师培训,制订了《高青县教师培训三年规划》,实施教师培训“1421”工程,培养千名骨干教师、百名学科带头人和学科专家,打造高青名师队伍;统一教师考核,通盘考虑学校考核、学区考核、教育共同体考核和校长教师考核,加强对交流轮岗教师的日常管理,教师考核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
  
  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促均衡
  把集团化办学作为发力点 推行学区制改革,构建义务教育“两纵两横、四片六区”新格局。
  纵向上打造“初中+小学”链条管理模式和“城区+农村”教研管理模式,通过城乡同步网络课堂、网络教研、一体化培训、送教下乡等方式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加强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学业务上的纵向联系,共谋发展、共同提高。横向上打造“1+N”区块管理模式和“2+2”集团办学模式,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大力实施“四片六区强筋壮骨”工程,统筹镇域内教育资源,形成“中心小学+普通小学”的办学格局,实现镇域内集团化办学。
  
  交流轮岗均衡优化师资配置
  教师交流轮岗是打通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环。为此,高青县健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考核激励机制,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为乡村支教教师每月发放200元交通补贴。近3年,先后选拔13名县属学校优秀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2013年至今,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达1000余人次,有550余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支教,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