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寂寞无奈何 静者心多妙

2018-10-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含情无语
  人物
  扇面
  扇面
  □徐康

  真正的桃花源不在别处,而在自己心里,如果心不静,即使躲到天涯海角,依然会心浮气躁。
  画家都是将自己最饱满、最热烈、最独特而成熟的心绪融合在画作里,这不是轻易能达到的,需要天赋,需要静者的心态,需要勤勉,更需要长期的文化滋养和积累,需要画者悟到事物的本质,还得有娴熟的艺术表达力。
  画家首先要做个静者。只有静下来才能使其能力充分发挥,以神奇的笔墨抒写美好的情怀,在这个浮躁年代阐释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如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所言:“美在意外,丰度隐然,含娇韵媚,姿态端庄……神在北外,生具形中,天趣飞动者。”
  古人说: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没有静者的心境和高尚的品格,绘画品位也不会高雅。兰竹在中国画里是比较单纯的形象,越是简墨语言越难,只有具备深厚修养的画家,才能画出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的作品。
  宋代院体画和清代恽南田、华新罗的花鸟画,取法闵贞、费丹旭的人物画,小院闲窗春色深,风柔日薄春犹早,几点催花雨,小红低唱我吹箫,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身旁的芭蕉、黄花,都在寄情于物,物我两化,—动—静的意境中,凸显出人物的思绪和情感,也使我们看到了画家对主体人物命运的把脉,在那轻灵放松的线条中,在那清新婉约的倩影中,在那意韵优美的诗词题款中,领略到诗画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画里最具娴静之美的人物画,莫过于仕女图。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画家描绘的女子多来自于诗、赋作品和民间传统,所以更多地张扬出内在的气质。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图》,洛神超凡脱俗的高逸美,反映出魏晋时期人们崇尚玄学、追求超脱的精神状态。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繁荣兴盛的时期,贵族妇女娴逸的生活方式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内容,画家笔下的女子往往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展示着大唐盛世皇家女性的雍容华贵之美。宋代社会相对稳定,仕女画的题材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宽泛地步,生活在最低层的贫寒女子也开始被画家关注,画风也更为写实自然,造型严谨。明代仕女画达到艺术成熟的阶段,仕女身材娥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恬静之美。清代仕女画尽管是程式化的病态美人,但仍然强调姿态优美,崇尚淡雅娴静。
  画家追求静,追求灵性转变,就是肇始自然之性,画出本然之性,要求画家回到世界之中,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一分子,世界的一切都与自己的生命密切相关,在瞬间生命体验中发现心灵之境,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物我合一,动静合一;闲散舒适,得大自在。精神上无拘无束,氛围上萧瑟清逸。
  恽南田说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倪云林营造的是一个寂寞的艺术世界,寂寞到极致,是超越世俗的静。
  徐康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馆专业画家、艺术创作交流中心主任。
“徐康扇画艺术展”于9月28日至30日在山东新闻美术馆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