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2018-10-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兖州职业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陈川 吴玉川
  
  当前我省秋收工作正进入收尾阶段,新一年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在济宁兖州,农民朋友报名踊跃,求知若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正成为当地涉农惠农工作中的一个金字招牌。通过培训,兖州职业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和管理,还获得了成就感、存在感、尊严感。兖州职业农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在劳动致富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公益新力量。
  “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都是拿着我们自己种的蔬菜,自己磨的面粉,蒸的大馒头。”在兖州区新兖镇大南铺村,向阳花家庭农场的马兆文介绍,他们兖州的职业农民通过培训凝聚在了一起,经常开展志愿服务,是有心也有力。为此,区文明办还曾专门向他们颁发过奖杯予以表彰。
  马兆文2014年参加了区农业局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通过学习,她逐步发展起了现在这个占地60多亩,种满瓜果蔬菜的家庭农场。也是通过学习,她在致富的同时,也和其他职业农民一起在节假日走进社区、敬老院,用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发起孝敬老人的公益活动。今年4月,马兆文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据介绍,在兖州,除了马兆文,投身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职业农民还有很多。随着文明素质的提升,他们已经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公益力量。
  司百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旭在经营好自己的生物肥生意的同时,为了方便职业农民之间的学习、交流,还专门建设了学习教室,桌椅、投影仪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今年,这一基地还加挂了“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田间学校”的牌子。
  在兖州,职业农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并不少见。在参加职业农民培训中,看到农民增产不增收,原本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李爱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激发了自己的创业热情。她不顾家人反对,开始从事石磨面粉的加工。如今,她的“Q7一等”石磨面粉逐渐打开了销路,带动了农民增收,也让更多人吃上了绿色健康的放心面。
  兖州区农广校校长李岩介绍,农民培训,富了农民的口袋,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生境界。近年来,兖州区立足粮油、果蔬两大主导产业,聘请省市区三级专家教授、农民土专家,成立“专家讲师团”,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发展,2014年至今,共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750人,新成立合作社180多个,家庭农场70多家。
  而在整个济宁市,正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农民通过培训脱颖而出。今年1月份,济宁农民孙茂东荣获第四届“全国十佳农民”荣誉称号。近年来,该市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9000余人。经过培育的农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掌握了技能、学会了经营,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

山东高速国储物流服务“一带一路”
开通中欧班列,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山东高速国储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速国储)是由山东高速物流集团与山东国储物流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山东高速的品牌、资金、贸易、物流等优势,融入国家储备相对应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物流运作经验的优势,合资成立的国有综合型物流企业。当前,高速国储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的契机,以济南开行“中欧班列”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山东高速品牌、资信、贸易物流和山东国储仓储设施网络优势及物流运作经验,为济南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动能、新活力。
  班列运营现状
  自2017年8月4日首班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截至目前,共计发运与接收了33班班列,其中中欧班列26班,中亚班列5班,中欧回程班列2班。至此,济南市已初步打通“有去有回”和辐射欧亚的“一带一路”国际铁路大通道,为下一步实现中欧班列向欧洲腹地延伸奠定了基础,为山东省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了坚实的国际物流基础保障。高速国储将进一步促进济南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功能,助力“四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济南市在山东省的区域与经济优势,运营好中欧、中亚班列,为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物流基础保障。
  项目发展规划
  (一)在货源结构方面,重点开拓中欧、中亚的回程货源。同时研究适合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及机械设备装箱出口业务。
  (二)在线路开行方面,将中欧班列线路向西延伸经白俄罗斯至波兰辐射整个欧洲,同时研究与境外贸易及货运代理企业的对接合作,共同研究海外仓的建设。
  (三)在运营模式方面,积极拓展班列运营上的“物流+金融”的创新模式,为中欧班列的长效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四)“统一协作”方面,充分发挥山东省地处京津冀和长三角之间的区位优势,利用济南作为省会、铁路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作用,融合全省班列资源,形成“东海西陆”的东西互济局面,共同打造“山东中欧班列”品牌,形成“平台统一、班次统一、品牌统一、运作统一、结算统一”的“五统一”山东班列集结中心。改善货源分散的局面,围绕聚集周边省市资源,加大与进出口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其他铁路货运场站的对接工作,使全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山东中欧(中亚)班列发展。为外贸企业提供物流运作及贸易结算方面的安全保障。
  (五)参与“内陆港”开发,建设“济南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力争2年内建设具有集商贸、物流、金融、生产、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化的“济南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打造国家一类铁路口岸,健全各项功能。助力山东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新的桥头堡及重要内陆口岸。
  山东高速国储物流有限公司现诚邀各界人士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济南市“一带一路”服务平台。

孔村镇:“服务型人才”当起“蚂蚱西施”
  □刘帅
  
  每天中午12点快吃午饭的时候,对于济南平阴县孔村镇高路桥村的张丹丹来说,却是要下地“劳作”的时候,因为到了饭点她就要去割草喂养她的蚂蚱了。原来,张丹丹的老家是临沂沂水,她是嫁到高路桥村的媳妇,“在沂水老家,家家户户养蚂蚱,年迈老人在自家门口圈点地养,一年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于是今年5月,张丹丹便在地里搭起四个大棚,从老家买来虫卵孵化,试养“东亚飞蝗”,初次试验就成功了。
  在张丹丹的养殖基地,密密麻麻的蚂蚱沾满了纱网,隔着纱网也能看到它们白花花的肚皮,拿着割好的青草刚掀开棚门,里面的蚂蚱就满棚飞舞起来,“这一批产量大约有100公斤,市场价每斤20—30元左右。建棚大约1000元一个,虫卵4000多元,这些都是永久性的,前期投入8000多元。现在卖完第二批,基本回本。”张丹丹说,“等正常起来,每个棚产量能达到50公斤,一般一批周期40天,一年可以养殖4批左右。”
  而养殖蚂蚱的张丹丹不仅只是高路桥村的村民,她也是通过孔村镇“4321增力强基”工程,本村引进的服务型人才。为了破解人才缺乏短板,将曾经“走出去”的人才“引回来”,实现“凤凰回巢”,让原籍大学生以及外出能人回乡创业兴业,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孔村镇从今年5月份启动乡村振兴“4321增力强基”工程,出台了鼓励人才回村服务(创业)选聘办法,拉开招贤引智的大幕。
  而如今作为村主任助理的张丹丹,除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打算以外,对于贫困村高路桥村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扩大养殖规模后,成立养殖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虫卵,鼓励贫困户自己养殖或者帮助集中养殖,并进行统一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