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首届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在济举行,“大咖”聚首论道——

主流声音传播途径如何有效拓展

2018-10-11 作者: 赵君 赵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君 赵琳

  10月10日,第七届山东文博会“相约文博会”系列论坛的“重头戏”——首届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在济南举行,众多媒体“大咖”聚首论道,共商新媒体合作,共话新媒体发展。
  当前,媒体融合进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如何加快实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备受关注。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认为,机构媒体要输出优质内容,靠优质内容来凝聚传播资源,增强引领力。他介绍,光明日报凭借强大的采编力量,最近在新媒体评论领域着力探索,成效明显。目前专门成立了社评委员会,它是一个媒体融合的机构。“通过媒体融合,加大引导、生产、采编发和推送力度,使我们在这个领域提升了话语权。”
  新华社是主流媒体中最早专业从事新媒体建设的媒体之一,在新媒体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创新是根本。”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凯星说,未来谁是强者,就看谁能与人工智能更好地协作。我们打造了世界首个智能化编辑部,通过构建和运用多重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发掘和加工,快速生产智能化新闻产品,并进行智能化分发与反馈。“智能化编辑部为记者和编辑赋能,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智能发现、智能生产、智能分发新闻。”
  “如何提高主流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主流声音有效拓展传播途径,让主流媒体有效扩大覆盖范围,是主流新闻媒体面对的时代课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认为,在全媒体时代,我们更应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把握好互联网规律,进一步创新方法手段,以贴近受众心理的话语、适应受众传播的渠道、切中现实热点的议题,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目前,主流媒体深度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媒体建设用户平台的意识差、办法少、顾虑多,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的能力不足,媒体融合资金规模不足,运用限制较多,体制机制与媒体融合任务不匹配。”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建议,要明确目标,建设自主可控平台,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完善政策供给,面向平台建设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以“开、好、管”为原则,开放新兴媒体平台的公共空间,按照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建立容错机制,促进创新发展;重点支持和引导主流媒体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后如何发展?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介绍了他们对内容的追求。“技术、渠道、内容,三者相辅相成、不停结合才能促进互联网时代主流舆论传播。我们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过来的,因为自身条件限制,在技术上没法跟大的互联网公司比,比较擅长的还是内容这一块,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他看来,新闻永远是互联网优质内容的“头部”,好的优质内容是稀缺的。
  视听新媒体已经并且还将持续对现有媒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分析认为,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视听新媒体正在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线主阵地,二是行业发展活力充沛动力强劲,三是行业管理创新全方位加强,四是媒体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他看来,未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新应用将持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内容产业进入互联网舞台中心,规范化、精品化、生态化成为显性趋势。
  自媒体平台如何发展?百度百家号总经理阮瑜带来了她的分享。“百家号这两年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我们有140万的自媒体作者。一些趋势越来越显著。一个是内容的原创化,我们有非常多的作者申请原创,大家也认可原创,这让我们认识到要做好原创内容。另一个是合作的多样化,我们创新了非常多的合作形态,希望用多元的合作方式跟不同的合作伙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