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沿袭传统,破旧立新:“新工笔”的时代新风貌

2018-09-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晓娣

  工笔画,也称“细笔画”,是独属于我国的一种绘画技法,主张“有巧密而精细者”。中国工笔画从古发展至今,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稚拙、唐宋的繁荣、元明清的没落,近、现代的边缘化,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复苏,一直到当下的兴盛。历经时代洗礼的当代工笔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多元的艺术形式。而在其中有一支以青年画家为主力军的工笔画家群体,他们创作的作品风格相似,审美趣味相近,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他们在创作中运用了传统工笔画的造型技巧和表现手法,对形象进行精微、细致的刻画,但是在表现内容和绘画理念上与传统工笔画又大相径庭。为了与传统的工笔画相区别,这个群体的绘画便有“新锐工笔”“新水墨”“新工笔”等命名,而“新工笔”名称逐渐被艺术家和评论家们提及、运用和认可。
  “新工笔”的“新”体现在几个方面:
  内容新。传统工笔画崇尚自然主义,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其绘画内容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照夜白图》描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喜爱的坐骑,一匹名唤“照夜白”的马的形象。《千里江山图》就是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等,均是画家的游历所见之景。可见,在传统工笔画中,画家们尊重客观物象,是对客观对象的“应物象形”。而反观“新工笔”与此有极大的不同,代表人物张见对此有精准的描述,“‘观念先行’是‘新工笔’的第一要义。没有这个前提,‘新工笔’是不成立的。”“新工笔”的画家们主张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要为画家所要表达的观念服务。画家所要表达的内容加入了个人的情感因素和主观意愿,对于观看者、鉴赏者来说,所看到的不只是画面本身,更要透过画面看到画家内心想要表达的深层内容。所以,在呈现形式上,画家创作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不完整的,可以是人兽合一的,动物、植物也可以赋予它们人的功能。只要能够与表达画家观念相契合的事物,均可运用于画面之中。
  比如,徐累的《镜花缘》。此画分为三段,中间所绘鸟语花香、碧草白石,纯洁而美好;左侧只露下半身的翘脚纨绔;右侧凌乱的床巾一角。看似不相关的三段内容,连在一起却是让人浮想联翩,意犹未尽。犹如一个深藏不露的故事,百人观即有千种解读,引人驻足思考。“新工笔”画的画面内容是画家观念的直接体现,其内容因为承载了画家的思想、情感而变得更加丰满。
  色彩新。传统工笔画讲究“随类赋彩”,以客观物象的真实色彩为参照描绘对象,一般将画中物象分为数类,逐一上色,但没有光影、环境色等的表现。“新工笔”的画家受到西画影响,对于画面色调的整体把控、画面的虚实关系、体感的塑造、光源色、环境色等有了更高要求。比如徐华翎的作品《之—间》系列作品。作品中一位穿着比基尼的少女站在阳光下,树和花的影子映衬在她的身上和她身后的白墙上,虚幻、唯美。画家在作品中弱化了线条,运用西画对于光影的塑造,柔柔地在绢上娓娓道来。人体的塑造完全按照油画的表现手法,光影、结构,塑造出了人物的立体感与真实感,影子虚虚地、平平地落在上面,这些无疑都受到西方色彩观的影响。可见,“新工笔”画家的色彩观是有别于传统工笔画的、具有独特性的新型色彩观。
  空间新。传统中国山水画讲究“三远”,即“平远、高远、深远”。传统工笔画自然也受其影响,偶尔也会兼具一些这类特点。但是绝大多数传统工笔画表现的都是二维空间,主要还是运用空间内物体的前后遮挡或叠压来表现画面的空间关系。“新工笔”画家继承了这一表现形式,同时又加入三维、四维空间,并利用西画中的焦点透视,增加画面的纵深感。比如叶芃的作品《哲思》系列中,一幅画整体利用西画的焦点透视,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长廊,长廊正中放入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上绘制了纵横交错的经纬线。透明般的长方体里,放置一个貌似花瓶的物件,上方站着一只鹅,这只鹅运用的则是传统的工笔画表现手法。整幅画面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表现手法相互串联、融合,完美结合。再比如郑庆余的《游戏》,敞开的房门,一只小狗四蹄朝天,双目紧闭,小狗是半透明的,透过它的身体,可以清晰看到地板格的样子。地板和空中散落的一支枯萎的玫瑰花,像是在预示着某种事情的发生……画家运用小狗的透明处理,来表现一种虚幻的空间,从而表达自身的精神想象。
  “新工笔”这个概念,自2006年由艺术评论家杭春晓在“新锐工笔”的概念基础上提炼而出,至今已10年有余。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新工笔”创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势不可挡。但“新工笔”的“观念先行”,着重表现画家的精神世界绝不意味着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摒弃和破坏,实际上,“新工笔”创作者在绘画技巧上依然沿袭我国传统工笔画一系列技法。
  “新工笔”繁荣的背后,显示了我国传统绘画强大的兼容性。在我国进入近代以后,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汹涌而入,其绘画课程、技法和教学理念等对我国传统绘画形成巨大冲击,中国传统工笔画也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趋向边缘化,直到改革开放后缓慢恢复。在何家英、张见、徐累等为引领人的大批创作者的努力下,深刻领悟中国画优良传统的同时,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借鉴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先进成分,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坚守传统民族艺术的独特道路,形成了“新工笔”蓬勃发展的繁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