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片面追求“不见面率”乃是形式主义

2018-09-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孙秀岭

  江苏省正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但是,少部分单位为了提高“不见面率”,将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拒之门外。为预防审批改革出现形式主义、避免强行要求企业群众选择“不见面”方式,江苏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发布通知,严禁为追求较高的“不见面率”而将上门办事的企业群众拒之门外。(9月25日新华社)
  行政审批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一种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长期以来,“环节多、要求繁、时间长”成为一种“审批疾病”。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现在“审批环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门好进、脸好看、事也好办多了”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令人欣慰的是,各地积极做好审批改革大文章的“下篇”,探索了“最多跑一次”“一次办成”“一次办好”“不见面审批”等经验,很受欢迎、深得民心。但也有个别地方,为了追求较高的“不见面率”而将上门办事的企业群众拒之门外。
  客观地看,“不见面审批”是对“见面审批”的丰富发展,“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也给了群众更多选择方式,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必须清楚,“见面”或“不见面”,都只是审批过程中的形式。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为了依法大幅度消减引发审批难的各种繁文缛节,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也能办成事,“方便快捷办成事”才是目的。显然,强制要求申请人采用线上申请、邮政寄递、终端机办理等“不见面”方式,就是一种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人们要问,只为“不见面”而“不见面”,强行要求企业群众选择“不见面”方式进行审批,是不是对群众选择权的漠视?那些到政务大厅现场办事的群众和企业,会不会更麻烦了?如何共享审批改革带来的红利?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追求较高的“不见面率”而将上门办事的企业群众拒之门外,就在于个别地方个别人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忘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认清行政审批改革的根本要求,实质是主观主义和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缺少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担当。
  “形式主义害死人”。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并且还有一些新表现新动向,出现了一些新形式新变种。反对审批领域的形式主义,就要拿出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既反对那些对群众反映问题无动于衷、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冷硬横推的行为,反对那些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等做法,也要反对那些本末倒置“一刀切”的办事方式,以扎实作风搬掉群众办事路上的各种“拦路虎”,以高效率、高品质、高标准的政务服务,换取群众的好口碑、企业的好体验、发展的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