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无花果树开“金花”

2018-09-18 作者: 孟一 吕光社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 一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郝龙臣

  中秋将至丰收到,满树果实挂枝头。9月14日一大早,卞凡茂就骑着电瓶车扎进自家的无花果园,和打工的农民们一起忙着掐顶限枝。在这片位于陵城镇的农业基地里,无花果树绿油油的一片,成熟的果子或翠绿、或紫红、或淡黄,一个个圆鼓鼓、娇滴滴的样子,满园的果香让滴着汗水忙活的人也感觉心里甜甜的。
  “咋也没想过刚种下第一年就能结这么多果子,大的已经一两多了。”卞凡茂说话的同时手也一刻没停下,他说,110亩的园子里现在种了27个品种的无花果,大多是进口品种,经过驯化现在已经能很好适应国内环境。与国内的老品种不同,这些以鲜食为主的果子颜色不一、口味各异,刷新了很多人对无花果的印象。
  无花果,在国内因不开花就结果而得名,而在其原产地地中海沿岸,果农们则形象的称其为“天赐果”,充满了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今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丰收节的大旗首立,曾经在陵城镇带起一拨草莓种植风潮的卞凡茂也乘着这股东风第一个尝试改种起无花果,在鲁西南拓展出了农业产业振兴的新疆域。
  从一种经济作物到另外一种经济作物,卞凡茂看重的,不仅是正在持续拓展的市场机遇,还有对这种天赐之果的独家情愫。
  “表弟家的孩子从小身子很弱,医生说是免疫力低下,大病小病都得往医院跑,愁坏了我们一大家子人。邻居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往他家送自家院子结出的无花果,一年多吃下来孩子竟然很少再长病了。”说起这段“神奇”的亲身经历,卞凡茂除了感慨远亲不如近邻外,也对这种神奇的小果子好感倍增。
  去年,卞凡茂带着对无花果的“感激”之情踏上了天南海北的寻访路,只身走访成都、金华、威海等国内三大无花果主要产区,自带铺盖卷扑下身子学技术、选种苗,并在今年4月把流转来的110亩土地栽满了无花果苗。
  和离不开化肥农药的草莓不同,无花果对化学药品很是敏感,稍加施用就会死株,因此,无花果树成了环境质量的天然检测仪。“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农作物的绿色、有机要求越来越高,考验着种植源头的品质。”卞凡茂直言,无花果的天然绿色属性,不仅拓宽了它的未来市场,同时也顺应了舌尖上的安全需要,逼着种植户改变种植习惯。
  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无花果全身都是宝,“治五痔、利咽喉、消肿痛、解疮毒”,果、叶均可入药,而卞凡茂也是瞅准了这一点,打算在明年打造一个集采摘、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无花果博物馆”。届时,到访的客人、尤其是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品尝到鲜食和烘干无花果,还可以学到各种与无花果相关的知识,成为内容多元、附加值层层提升的田园综合体。
  “今年每亩的收成大概在1000多斤,盛果期达到3500-4500斤,一亩地的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卞凡茂说,下一步,他还打算推出无花果酱、无花果酒等深加工产品,让这样一种养生、美味的老果品焕发出新的生机,而这样一个有点出乎他预料的收获中秋,也让他对未来的前景充满期待。